第一五七章 解读(1 / 2)

加入书签

张煌言入城之后,寻了一间客栈住下,向小二要了些饭食用过,仍在回味那篇讨虏檄文。

他今年刚好三十岁,崇祯十五年考中的举人,虽然是文举,却以“慷慨而知兵事”闻名,算得上文武双全的儒将,博洛率大军南下后,他在浙东四明山一带长期领导抗清义师,对各种檄文见得多了,自己还亲手写过两篇,对其中的高下优劣,以及隐含的政治潜台词都有非常敏锐的嗅觉。

和常见的檄文相比,汪克凡发布的这篇《讨虏檄文》更加深刻,兼顾的受众面也更广,除了最重要的士绅地主和读书人之外,对普通百姓和敌占区的士农工商兵都有明确的政策引导,争取民心的力度就大了许多……檄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争取民心,军心,这篇檄文把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了细化,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的利益考虑,就比空泛的号召更加有力。

在风雨飘摇的崇祯年间,江南地区就像一处安稳的避风港,没有太大的战争和灾祸,无论士农工商兵,大家的日子都还过得去,清军南下之后,大部分人都不愿拼上身家性命去反抗,一起向满清投降……那个时候,抗清是少数人的事,士农工商兵的主体阶层都选择了投降,士绅地主以钱谦益等人为代表,军队以江南四镇和左良玉余部为代表,商人阶层以徽商、淮商和郑芝龙的海商集团为代表,普通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更是一盘散沙,只有少数明王朝的死忠仍在坚持抗清,所以一步步丢掉了南直隶,丢掉了浙江,丢掉了福建和江西。从弘光帝到潞王朱常淓、从福建的隆武帝到浙东的鲁王朱以海等等。这些明王朝残余势力建立的政权都相继被清军消灭或者击败。

江南地区投降之后,换来的却是满清的种种暴政,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江南的士绅地主在明朝占惯了便宜。在清朝却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几十万明军甘做满清的走狗。但是骨头只有那么几块,像田雄那样得到重用的绿营将领只是个别现象,商人集团中,除了徽商抢下了盐政这块肥肉,大多数商贾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处境更加悲惨,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多尔衮在江南地区推行各种暴政,虽然有错判形势的原因。但也是为了服从整体的战略需要。那个时候清军刚刚入关,北方各省都被打烂了,恢复生产要好几年的时间,清廷占领的地盘虽然很大,却没有捞到多少好处,为了进一步占领整个中国,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清廷撕下伪善的怀柔面具,对江南地区进行疯狂的掠夺和经济剥削……在明王朝时期,江南地区出身的文官最多。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他们的拼命维护下,大明虽然亡国了。江南却依旧歌舞升平,富得流油,就像猪养得太肥连哼哼都懒得哼哼,正好送到多尔衮的刀下。宰掉这口大肥猪后,清廷才有能力对南方各省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让十多万八旗兵都领上了铁杆庄稼,恢复京畿、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社会秩序,在关内站稳了脚跟。

说到底,清廷的战略其实还是以战养战。中国这么大,他们一口吞不掉。每打下一块地方都要连骨头渣子都嚼碎了才能罢休。江南地区的士绅地主和军阀们一开始对满清抱有幻想,以为投降归顺就能保住他们的富贵安逸。就像强盗闯进了家门,赶紧好酒好肉招待,以为能躲过一劫,但是多尔衮又怎么能让他们的小算盘得逞,你不造反我逼着你造反,一个剃发令下来,清廷在江南地区屠杀了上千万汉人,抢走了无数的财富,然后开始远远高过明王朝时期的残酷剥削(在顺治前期,清廷对江南一直课以重税,这个是有史料支持的,不多引用了)。

士绅地主开始反抗,比如钱谦益辞官后一直暗中联络抗清;军阀开始反抗,比如金声桓,比如历史上的李成栋,还有郑芝龙投降后的郑家余部,直接举起大旗和清军作战;普通百姓开始反抗,比如各地的抗清义师,虽然屡屡被清军剿灭,却又屡屡揭竿而起,郑成功和鲁王政权正是由于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才能在东南地区一直坚持抗清,直到康熙年间。

在历史上,江南地区的抗清斗争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在这个时空里,楚军横空出世,终于促成了宁镇会战的辉煌胜利。军民是胜利之本,除了楚军英勇善战之外,江南各省百姓的支持,也是楚军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

“倘有抱道君子,痛鞑虏之横行江南,赫然奋怒以卫中华者,本国公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摺奏请优叙。倘有久陷清虏军中,以城来降者,本国公收之帐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胁经年,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藉……若尔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到,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