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长江中游才是主战场(1 / 2)
汪克凡取出早就写好的奏折,请郭维经和汤来贺过目,邀请他们签上自己的名字,来个联名上折。
郭维经和汤来贺拿着这份奏折反复看了几遍,明显有些动心,但是事关重大,他们并没有当场答应,而是留了一个活话,表示要回去考虑一下,商量一下,两天之内肯定会给汪克凡一个明确的答复。
汪克凡并不着急,笑着应了下来,亲自把他们送出门外……这种重大的事情,总得给对方一个考虑消化的过程,两天已经很快了,而且郭维经和汤来贺提出两天的缓冲时间,多半是故意拿捏一下,其实已被汪克凡说服。
这个年代,有特殊的经济人口分布,江南地区才是南方各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广州只是“区域性中心城市”,而不是后世那样的一线大都市,隆武朝廷如果胸无大志,只想偏安一隅,就会选择广州和赣州,如果想继承大明正朔,完成中兴大明的宏伟目标,就肯定要回到江南……不错,隆武朝廷回到江南,和汪克凡、金声桓、郑成功这样的军阀之间会出现激烈的斗争,但是搞政治的就不能怕斗争,隆武朝廷如果偏安赣州或广州,汪克凡这些军阀早晚会失控,还不如回到杭州,直面挑战。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隆武帝、汤来贺这些人其实别无选择。
郭维经反复权衡,也有些犹豫不定。对南党来说,隆武帝在广州还是在杭州,可以说各有利弊,但是从长远考虑,去杭州可能更主动一些……把广东当做后方根据地,在杭州和其他政治势力进行斗争,这才是志在天下的选择,万一在政治斗争中失利,隆武帝再退回广州也不迟。
两天后,汪克凡、郭维经、汤来贺以及数十名江南文武大员,联名上折请隆武帝移驾杭州,主持北伐大局。除了官面上的这份奏折,郭维经和汤来贺私底下还各有密折,洋洋洒洒数千言,仔细分析当前形势,分析隆武帝移驾杭州的利弊,很多在公开场合没法说的话,密折里却可以写的很清楚,对汪克凡的态度和动机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请隆武帝圣裁。
在郭维经和汤来贺看来,汪克凡在这件事上,还是比较有诚意的,他或许有野心,但还没有扯旗单干的实力,还离不开隆武朝廷这块金字招牌,反过来隆武帝也需要楚勋和楚军的支持,经过前一段的激烈斗争,
双方的关系几乎降到冰点,现在因为形势需要,汪克凡试图修复和隆武帝之间的关系,所以才请他移驾杭州。
郭维经和汤来贺是隆武朝廷在江南的代言人,他们同意隆武帝来杭州,等于扫清了这边的障碍,至于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办成,还得看桂林那头的态度……不过,汪克凡对此并不担心,强大的西军正在攻打桂林,刘文秀会打破那些顽固派的幻想,谭啸和周国栋所要做的,只是在关键时刻引导一下,“帮助”隆武帝和文武百官下决心,不去广州和赣州,而是去杭州。
……
长江中游的战场,从武昌——九江——安庆,是最重要的主战场。
从进入隆武五年的秋季后,楚军一直在不动声色的做着准备,表面上却按兵不动,还派出田见秀、王进才相继北伐,好像把主攻方向放在江淮地区,以迷惑清军。
但是大规模的战役准备总会暴露种种蛛丝马迹,时间长了,不可能一直瞒过清军细作的耳目,兵法上讲究一个虚虚实实,过于平静往往预示着后面跟着猛烈的暴风雨,楚军一直对近在咫尺的九江府、武昌府放着不打,早晚会引起清军的警觉,所以在把主力调往江西之前,汪克凡下令在江西、湖北同时发起局部性进攻,一方面释放战争压力,一方面扫清外围障碍,而且还能起到试探虚实的作用。
湖北方面,是原来的闯营担任主攻,攻击目标是武昌府北边的德安府,如果顺利攻占德安、随州、应山等地,就能切断武昌府和义阳三关之间的联系,堵住孔有德北逃河南的退路。
江西方面,由刚刚编成的第十五师担任主攻,进攻目标是九江府最南端的德安县,如果战事顺利,继续进攻九江府和武昌府之间的南康府,以扫清九江府的外围据点,为即将到来的总攻做准备。
十五师的师长,是原来东莞营的营官张家玉。
在楚军老八营中,东莞营的战斗力处于中游偏下,他们没有经历过最艰苦的创业阶段,但楚军几次险而又险的逆风仗却都出现在那个时候,东莞营加入楚军之后,就赶上百战百胜的黄金时期,顺风仗打得多了,逆风仗几乎一次没有,就像天天跟着高手混经验的小白玩家,看上去一身BOSS掉的极品装备,级别也高的吓人,真让他独自带队刷副本的话,往往手忙脚乱,错误不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