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五 尴尬的绳子(1 / 1)
李爽在前世的时候就对宋辽间的这场战争有一定的研究,根据现在搜集来的情报,战事的发展除了时间稍稍地提前了一点外,两国兵马的布局和历史上没有大的变动。童贯到达前线后把寮军分为东西两路,原计划由种师道统率泾原,秦凤,熙河三路兵马为东路军,刘延庆领环庆,鄜延和胜捷军由西路分别出雄州城向白沟河推进,开到边境线上驻屯,听待宣抚使后命。
童贯如此安排兵事,不过是想贬损种师道在西军的中威望,想把老种从西军统帅和精神领袖的地位上拉下来,同时把自己信任的刘延庆的位置提高到能和种师道分庭抗礼。种师道当然是不会接受童贯的这道命令的,以自己是御笔拜封的全军都统制为理由,拒绝接受童贯的命令。西军将领们全部唯种师道的马首是瞻,就连刘延庆也不敢再接受任命。最后童贯不得不弄出来个折中的任命来,大军仍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军由杨可世统率,西路军由辛兴宗统率。这样的折中,东西两路的实际指挥权仍分别在种师道和刘延庆的手里,只不过名誉上避免了让刘延庆和西军都统制相提并论罢了。
李爽和萧干和耶律大石分析完宋军的布置,说道:“宋人西路的胜捷军和环庆军都算是童贯的谪系,这两支军队虽然出出自西军,目前也都还在西军名下,自随童贯征方腊之后,胜捷军和环庆军的辎重粮饷供应都远远胜于西军其他部队。陕西五路兵马百年来久历征战。又向来素为一体,其实力自是不可小视。如果没有宋人朝廷和童贯瞎折腾,出兵后一鼓作气地侵入辽境,凭萧干和耶律大石手里的这三万兵马,自是难以抵挡。好在宋人到了边境后却是驻兵不战,妄图以大军压境来迫使辽国投降。现在童贯又把部队分为东西两路,使已有隔阂的西军不能相互照应。东路军的杨可世,王禀都是当世猛将,势必急于出兵与辽队交战。而西路军的刘延庆和辛兴宗却向来对童贯的话言听计从。所以李爽分析率先渡河的必定是杨可世或者王禀。
其实完全不用分析。历史上就是雄州知府和诜献计,向童贯鼓吹说:燕人长久对宋王朝诚心向化,只是没有机会投诚。今天王师北上,燕人必定箪食相迎。东路军的前边统制杨可世听信了所谓吊民伐罪的鬼话,率先带着一千兵马越过界河,直趋兰沟甸,派人拿着皇旗黄榜渡过河桥到处张贴,等着辽国百姓敲罗打鼓,箪食壶浆来迎接王师,被耶律大石率领辽国骑兵大败了杨可世的这一千兵马,然后趁势抢过宋人搭好的浮桥,一气把宋人赶回了雄州的。
墙上已挂起了一张大大的边境地图。李爽建议把辽军也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军的精锐在兰沟甸一带埋伏,等着宋人前世渡河后一鼓作气,冲杀消灭掉渡河的宋兵,同时抢过浮桥。挟大胜之勇给宋人以重创。西路军在范庄一带和宋人相持,相对来说宋人的西路军马相对较弱,可让瘦军在西边和宋人相持,等东路军抢着流河的时候,西路军也趁机过河就是了。
李爽说完自己的建议萧干和耶律大石相对一笑,耶律大石开口说道:“二郎莫非是看过了我和萧大王的布置。才提出这等建议的?”
耶律大石的话刚说完,门口却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人还没进来,就听见门口有人说道:“不知林牙和萧大王是如何布置的,能不能说来给我听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