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战略态势(1 / 2)

加入书签

“片板不得入海,粒米不许出疆”这是隔着一道海的明清王朝的对外政策,或者说经济政策。经济一道,就是放则活,只有开放才能引发经济的全部活力,这一点四海皆准。我想这一点任何一个君王都是清楚地,死水与活水,就什么区别,不就在于一个已经被封锁,而另一个则是开放的么。可是君王们为什么一个个的都选择了闭锁,那这就要说到下一个问题了。放则活,活则失衡,失衡则乱啊,经济一活,人心就活了,野心也就出现了,紧跟着就会出现有钱的商人和没钱的百姓,有的人会因为某些因素而一夜暴富,而有的人则会不停的挣扎在求生线上,这样的失衡势必会导致乱局,最后天下大乱。

这样的事情,是有哪一个君王的喜闻乐见的?中国自古追求大一统,统一才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最深沉的那份民族情感,所以面对这样的局面,君王们无一例外自然就会选择闭关锁国,同时对内部进行杀富济贫的方法,从而维持住自己的统治,所以王朝的兴衰,不是因为什么君王失德,也不全是因为农民失去土地,而是因为,杀富济贫的方法的执行由于人心的腐化变得难以为继,在没有对外开放的前提下,社会就已经出现富者越富,穷着越穷的局面严重失衡之下,最后爆发大规模的动乱。

日本面对的一样是这个问题。战国时代日本是非常对外开放的,九州和堺就是最好的例子,并且洋人经常性的在日本各地活动。这样的开放促发了大量商人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这样的日本虽然处在动乱之中但是它的经济活力还是很高的。可是也是这样的缘故,日本的战乱也在这些商人的促进下变得越发严重,最后到了魔王降世,直接就把这些商人给干翻了,勒令他们交钱给自己,然后到了猴子又是进一步的压制他们,最后到了德川家康直接找到了源头,把日本给封锁了起来,并且牢牢的限制了商人的权益。

可是日本终归不是一个心怀大一统概念的国家,虽然他们亦步亦趋的学习着大一统的儒学,可是终归不是民众的主流,所以德川家康看上去“统一”了日本,实际上日本内部还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他们的存在性质更类似于一个有着一个威严很高,战斗力十足的,并且言出即行的大哥的独联体。幕府采取德川家康留下来的锁国,从而维持自己的统治,并且由于他的威严与强大,很多其他的藩国,也是一样采取锁国的方式,这样统治就维持住了。可惜锁国就落后,统治算是维持了,经济,科技全部都给严重的拖延了,而到了幕府后期这样的问题愈发明显。

但是日本根本就不能用一种经济概念来描述的,它是一个独联体啊。独联体势必就会出现听话的和不听话的,作为万年不服的萨摩人,表面上他们跟着幕府走,实际上他们依旧保持着较高程度的对外开放,而佐贺藩更是因为本来就有一个官定的对外开放港口长崎港,从而长时间的保持住了经济上的活力,而这些经济上的活力也就保证了他们心中的野心一直没有消失。不是说一活就会乱么,那为什么他们没有乱呢?关键他小啊,萨摩掌握的土地实际面积和斯巴达城邦的土地面积不相上下,再加上一国一城令,活脱脱的城邦政治啊。(斯巴达城邦面积是八千四百平方公里,萨摩藩的土地面积大约就是现在鹿儿岛县的大小,但实际上不可能和现在的鹿儿岛县一样大的,应该要小于这个数字,现在的鹿儿岛县的面积也就是九千一百八十四平方公里,所以大小不相上下)

小的城邦连我们现在梦寐以求的大民主都可以办到,压制乱局,破坏他人的野心会很困难么?所以为什么明治政府后来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一度混乱十足,也就可以理解了,本来就只一个城邦,突然要管一个那么大的地方,哪里管得了,本来开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通过城邦执法进行调节,但是变成一个大国家以后,城邦执法根本就调节不了,所以动乱不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