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朝鲜序曲(1 / 2)
在向大清宣战的同一天,日本大本营以西京丸号、高雄号、筑紫号、天龙号四舰为护卫,抽调数十艘商船和货船同步实施二号作战方案,即朝鲜方案。
十六日,日军第五师团及第三师团一部完成在仁川的登陆,和已经占领汉城的大岛义昌少将之混成旅团会和。随后,入朝的第五、第三两师团被编成第一军,由陆军大将山县有朋为司令官,指挥朝鲜境内的攻势作战。
山县有朋到达汉城后,仅留了一个大队驻屯仁川、两个大队进驻汉城,同时武装了在汉城的日本浪人作为守备力量,随即率领两个师团剩余兵力两万余人北上,向平壤发动进攻。
在此之前,杨勇的第三师已经先一步到达了平壤。
在载湉的时间表里,中日战争应该是在甲午年夏秋交替的时候爆发,所以在得知朝鲜事变的时候,刘少卿正在大连整编旅顺、大连练军。得到皇帝的急点后,刘少卿立即率领第三师第二旅赶往丹东,同时电令留守盛京的杨勇率第三师主力部队同期赶往丹东。
但正像善耋所说,现在刘少卿手里的可用之兵只有杨勇这一个师而已。
大连、旅顺的部队还未完成整编,即使完成了,也要留守两地,无法抽掉。而可以抽掉的东北近卫军第八、第九两个师和独立旅却因为要锻炼他们的战斗技巧,提前‘见见血’,而被以连、营为单位放出去剿匪了。短时间内根本收不回来。
载湉揉了揉眉头。之所以东北现在可调动的兵力这么紧张,完全是因为刘少卿按照自己给的时间表在设计军备进度,所以,要想在朝鲜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除了依靠刘少卿之外,自己也需要抓紧时间改正错误。
“军备补给情况进行的怎么样了?”
吴法宪没有做声。虽然他是负责军工和后勤的,但是现场还有李鸿章在,从资历、职位来说,怎么也是李老中堂先说话。
李鸿章道:“海军方面,十七年年初在上海英国人的船厂和厦门法国人船厂开工的两艘驱逐舰已经接收,年末开工的三艘要到十月后才能陆续交付,同期交付的还有美国人建造的第一艘装巡。我们自己的天津、广州两家船厂的第五、第六艘护卫舰大约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交付。另外在英国以及英国人在上海的船厂建造的轻巡要到年底交付。”
自1890年底到1893年夏,清廷陆续开工建造、或者对外采购了八艘护卫舰、六艘驱逐舰、三艘穹甲巡洋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其中天津、广州两家船厂自产的一千七百吨的护卫舰已经交付四艘,另外四艘将分别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交付。
六艘驱逐舰中有两艘是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建造,现已交付一艘,就是‘乐毅’号,另外四艘则由英国人在上海的沪东造船厂和法国人在福建的厦门造船厂建造。头两艘也已经交付,只不过因为服役时间比‘乐毅’号晚了一些,没有参加刚刚结束的渤海海战。
委托英国人建造的穹甲巡洋舰已经交付了一艘,就是在海战中大放异彩的‘白起’号,另外两艘一艘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另一艘则在上海沪东船厂建造。
“上海沪东船厂的建造进度要快一些,所以交付的时间大约和驱逐舰差不多,阿姆斯特朗船厂的那一艘则要到十二月份了。至于美国人建造的装甲巡洋舰,虽然完工的时间是在八月份,但要从美国跨大洋过来我朝,所以时间上要晚两个月。”
听完李鸿章的汇报,载湉拢了拢数据道:“这么说,到九月份,我们将不会有两千吨以上的新舰服役了?”
李鸿章答道:“是。”
“这一次海战,虽然几乎全歼日军联合舰队,但我军的损失也非常大。镇远三舰就不说了,定远的维修至少要两个月,平远则相当于重新舾装。而日军虽然只回去了一艘三景舰,但其国内依然有数艘一两千吨的军舰在役。而且,日本从英国采购的新式快速巡洋舰和从俄国采购的军舰,应该也快到位了吧?”
“回皇上,从薛福成发回的情报看,日本人从英国采购的四千吨级快速巡洋舰实际上是仿造的咱们的‘白起’号。而且最快也要八月才能交付,再从英国开回来,也得近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在十月份之前,日本人的海上力量也只能是增加这一艘大船,至于其本国自造的军舰,充其量不过两艘两千吨的,最多相当于我们的驱逐舰。而俄国人提供的战舰虽然比我国任何一艘战舰都要大,但那要等到今年年底了。到时候,我朝舰队还会增加两艘快速巡洋舰和一艘装甲巡洋舰,所以水面力量仍然超过日本国很多。”
大清的造舰计划虽然比日本开始的晚,但是因为技术储备充足,银子又多,所以爆发力极强。根据载湉原本的时间表,在1894年夏季以前,大清将拥有八千吨级的装甲巡洋舰两艘,四千吨级的快速巡洋舰三艘,两千吨的快速驱逐舰六艘。这些新锐战舰再加上八大远和改装后的寰泰舰,大清水师将拥有二十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
这一规模几乎是日本已知可能装备的舰艇数量的一倍。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会冒着极大的风险提前发动战争,因为不这样的话,日本将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了。
李鸿章说的的确是比较准确的数字和时间表,但现在载湉已经不相信时间表了。日本人现在还有钱,他完全可以从俄国、法国甚至智利、阿根廷等国采购军舰,所以大清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命令我们自己的船厂,加班加点,尽快将战舰完工。同时联系英国人和德国人,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刚刚下水或者即将下水的军舰,我们挑好的,买几艘。”
李鸿章听了,本来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道:“臣遵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