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我就是向日葵(2 / 2)

加入书签

众所周知,向日葵就是生长在大地上的太阳,她的向阳性,是无可比拟的。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还给人以无穷想象力,比如那火动着的花瓣,是不是一种燃烧着的欲望,或为身体的,或为理想的,或为梦幻的,一个人可以被毁掉么?当他满怀深情地热爱着生活或事业或爱人!

《群鸦乱飞的麦田》:

平果以为站在这幅画前,人的心情立刻充满着绝望、恐怖、噩运感觉。画画时的梵高,站在燕麦田内,自我估计已然魂飘远外了,似乎真的已超越了生死境界,置身于异世界的磨砺中,全世界都在被俯瞰。

梵高说:“我的生活,从根基上被破坏,我的脚只能颠跛着走。”

“我担心,我是否变成你们沉重的负担……那时候——回到这里再开始工作——画笔几乎从手中滑落下来……可是,从那时起我画了三张大的作品。”

是的,平果泪流满面,此画线条生硬,没了次序,不但天地悲鸣,甚至所有的疼痛、孤寂、凄切、悲哀、绝望,都从地平线的那一端飞扑来——

无数人这样质问过:梵高的画到底好在哪?

确实,有很多人表示喜欢梵高的画就是因为梵高的画色彩浓烈,美啊。没错,他的画非常有美感、色彩斑斓的。但是他凝结在画中的浓郁情感,面对画作时没有感触么。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初期作品。描绘的当时的荷兰农民在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之后,围坐于昏暗的房子里吃着简单的晚餐。梵高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平果以为这便是梵高,崇高的悲悯情怀最为重要的展示,一种对于农民的怜悯,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要说怜悯,是梵高最大的软肋。

他真正画画,是从27岁开始的。之前,他做过神职人员。年轻气盛的他,渴望通过对宗教曾有过的非常狂热感情,想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神父。但是在博里纳日矿工区做的六个月见习传教士中,他没有得到该有的救赎,甚至他把他的衣服、食物都分给了当地的矿工,甚至跟着矿工们一起下矿井,来分担他们的苦痛,但是他痛彻心扉,感觉到了一种尽了全力,却依然无能为力。

于是,他走了,他要开始新的人生,他要表现出来用他的方式。那就是素描、速写、拼命用色彩用心灵去表现油画传递出来的力量和光芒。

所以梵高在画这幅”吃土豆的人“之前,已经来回打过了50多次草稿,也对农民头部有过了肖像练习。

那时候,他的日子应该用煎熬来形容。因为他已奔三,成了一个典型的”啃老族“,还不得不住在父母的房子里。

梵高写信给弟弟提奥,抱怨父母对他的不友善,抱怨自己“活的连条狗都不如”。于是,他画那些苦痛的人民时,就更加怜悯他们,也算救赎了自己。

那个时期,梵高的画,颜色基本上都是暗沉的、无色彩的。

善良、怜悯、热忱和执念以及激情四溢,是梵高的个性特点,而这些完全表现在了梵高对绘画异常狂热的激情画作中。据介绍,从27岁正式开始画画到37岁自杀这十年里,梵高共画了800多幅油画,以及上千的素描。越是到了后期,越是疯狂地绘画。

平果觉得从梵高的三段感情,可窥一斑:

第一段,房东家的女儿尤金尼。爱上她,却将感情深深埋在心里不于表达,直到后来戳穿。尤金尼告诉他,她已经和别的房客私定终身了,悔恨莫及的情愫一定影响到了他的后期情感生活。

第二段,寡妇表姐凯。这在当时是有违伦理道德的,凯拒之。梵高追到了凯的家里,没见到凯,他就把手放在蜡烛上,威胁其家人说,他不会拿开这只手,直到凯出现。然而,梵高的叔叔吹灭了这支蜡烛,梵高的希望彻底地破灭了。几年后,他在阿尔勒画了一幅《埃顿花园的回忆》,人说,那个女子,不就是凯吗?

第三段,妓女西恩。不久,梵高陷入了一段新的恋情——其实,平果认为,一开始,梵高就错了,他把一份悲悯情怀当作了一份依恋和被收留。绝望中还有女人怜惜自己,让他感觉到了人间的温馨,于是他开始了又一次的义无反顾,和怀孕的妓女西恩在了一起。西恩不仅给他做模特,还给他做饭、洗衣服,于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的梵高觉得,他应该和她结婚,永远在一起。然而,因为梵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无法负担西恩的看病支出。这段感情,最后又失败了。

但从这三段感情,能看到梵高的一种诚挚的执念——他就要热烈地爱一个人,不管她是谁,他都想得到她,让她和他永恒地成为一体。

平果喃喃自语道,唉,这样热烈的感情,尤其是来自男人的,特别是来自梵高的,为什么最后的最后,都会成为女人的羁绊与无视。

平果看来,梵高最可贵的,是他孩童般纯洁、善良、诚挚的心。他所有的悲悯、热爱、激情,都是正能量的。

看,梵高在饱受疾病折磨的时候,他画笔下的色彩反而越是大胆浓烈,越是明亮美好。

历史说,他割过自己的一小片耳朵,是与画家高更在阿尔勒居住的时候。听说,他邀请好友高更要接受邀请来黄房子同住,兴奋异常。格外准备了高看一眼的椅子、床等给高更。

后来,两人在圣诞夜争吵,梵高挥刀割去了自己耳朵的一小片。梵高被人们认为是疯子,被送去了圣雷米疗养院。

穷途末路的他,与好友高更反目,弟弟提奥也不理解哥哥的行为。疾病的煎熬,疼痛的心灵,绝望的心理,让在疗养院度日如年的他,在画作上出类拔萃,超乎了所有人想象力,创作出了最为喜爱和熟知的画作:《星空》。

平果想,看,梵高在最为苦难又失去了自由时候,他的世界里,依然是灵动又美好的。

一个艺术家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多少来定的。

在印象派之前,画的逼真、光线感、纹理等或许是人们用来评价“油画艺术”的,从达芬奇到伦勃朗,人们看的是精准的线条、严谨的构图、光线的处理等等,油画技法已经非常纯熟。

但到了十九世纪,照相机被发明后,油画对于人们的意义就变的不同了。人们开始尝试用油画去表达主观感受,而非继续尊崇客观,印象派大师莫奈以一张“日出印象”画作,轰动了巴黎。他强调的是不同的光影对色彩的变化,以及捕捉统一景物在不同光线下色彩,油画开创出了新的思维与滤镜途径。

梵高的画作就属于后印象派。1886年,他抵达巴黎时,受到了当时印象派启发,然后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将心境画入作品中,主观意识表现取代了客观描绘。之后的之后,后印象派又启发了后来的野兽派(马蒂斯)、立体派(毕加索)、象征派、表现主义等等。

在梵高博物馆的三楼,平果也看到了些同时代或是后世受梵高启发而创作出不俗画作的画家作品。

平果无奈的笑了,觉得自己才是真正被梵高影响到了的女人。

就在平果和女儿平涵涵在法国博物馆内漫步游览名画:

《吃土豆的人 potato eaters, 1885》、《塞纳河上的桥 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ères, 1886》、临摹的浮世绘和其原画《艺伎 The Courtesan》《李树 Flowering Plum Tree》《歌川广重原画 Plum Park in Kameido》等、《向日葵 sunflowers 1888》、《黄房子 The yellow house, 1888》、《罗纳河上的星空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1888》、《在阿尔勒的房间 Bedroom in Arles》、《杏花 Almond tree blossom,1890》以及《麦田里的乌鸦》等等时,平果总是感觉有个男人似是而非的跟随着。

不远不近的,一路相随,但只要平果一寻觅,却又根本不存在。

这让平果心律失常,也在心灵深处,开始感觉到了一份份疑虑,重生了许多许多的念想和记忆。

使劲甩甩头,那一头的雾水,飘去了,平果心心念念觉得,梵高博物馆真心的时尚、大方又贴心,看他们推出的App,平果觉得挺有意思的。

比如“ Touch Van Gogh”,在手机上就可以看梵高画作的细节以及画作真相,趣味无限,领略曼妙梵高的色彩风光。

比如“Yours, Vincent”,收集了梵高各类信件,对梵高生平与性格以及对绘画的执意理解,可以可见一斑。

最后的最后,平涵涵带着平果来到了博物馆一层(网上商店Van Gogh Museum Shop)梵高博物馆的商店,流连忘返,希望带走一点梵高的记忆。这里,称得上最美最靓的博物馆商店了……那些漂亮的画作、丝巾、杯子、别针、雨伞……最后平果说,作为一种奖励吧,亲生父母亲送你个苹果7手机作为双硕士学位的奖励,你可以挑选一个苹果7壳作为对梵高的梦幻纪念。

所以,平果自然也就有了平果6s的梵高画作机壳,为海浪、帆船的大海,近看波涛汹涌,远瞧广阔静谧。

而平涵涵为自己挑选的是《一棵白玉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