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全面改革(1 / 2)

加入书签

隆安元年,八月,天子下旨敕封大都护卫朔为雍王。

诏命一出,天下哗然。

虽然这并非大晋第一个异姓王,但之前不管是前燕、还是代国都有一个显著特征。

即慕容皝、拓跋猗卢都出身胡虏,与卫朔出身炎黄苗裔有本质区别,由此造成的影响也大为不同。

外界在惊骇之余,更多的还是悲哀和默然。

一些见识深远之辈已看得分明,时至今日朝廷日渐式微,大晋已是名存实亡。

而这无疑将助长一些人野心,让他们加快谋逆脚步。

不管外界是何反应,反正河西上下十分高兴大都护进封雍王。

而最欣喜者,莫过于敦煌郭氏。

想当年,郭家迫于无奈才将郭媛嫁与卫朔,谁成想一眨眼卫朔竟已贵为王侯。

而更让郭家兴奋的是,河西已隐隐有了一统天下之迹象。

若卫朔最终真成了天下之主,那敦煌郭家必将也跟着水涨船高。

不理会外界纷纷扰扰,等将崔宏、王谧送走后,卫朔准备借封王机会,进一步推动政务改革。

说起来,卫朔入主河西以来,已相继推动了数次政务改革。

不管是军政分离也好,还是推行科举、力行法治也罢,都是为夯实其统治根基。

而经过十年不断努力,眼下根基已扎牢靠,他终于能大刀阔斧地推行进一步改革。

目前,河西政务是由都护府处理,并由左、右长史牵头负责。

这套机构差不多已运行了近十年,为河西强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随着地盘越来越大,都护府已渐渐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严格说,河西政权更像是由权臣独自掌握的“霸府”,而这也是魏晋以来的政治常态。

魏晋两朝都是由手握军事力量的权臣逐步建立起来的,他们组成一套机构,完全在正规官制以外,自由行使职权。

自从魏晋开此先例,直到南北朝,一般制度都是由临时措置而逐渐成为习惯的。

不然,卫朔那样在河西折腾,竟也没引起多大波澜,正是因为大家已早见怪不怪。

但今日随着卫朔封王,疆域又扩大到了一定程度,再像以前那样显然不行。

可以说今天卫朔此举几乎是在为日后新帝国设计政权组织,由不得他不尽心、小心。

在正式调整机构前,卫朔先要跟崔浩、宋繇、张湛、崔宏、宗畅、史暠等几名重要心腹通通气。

这天,在偏殿内,卫朔与一众心腹齐聚一堂,热烈讨论着调整机构事宜。

机构调整不单单是简单的人事任免,更多地将牵扯太多利益纠纷,当中有很多值得商榷的东西。

“孤仔细考虑了一下,我们可以吸收汉魏晋等朝某些长处,再结合自身优点,最终再拿出符合河西实际的组织机构。”

“不提其他,其实三省制就很不错。”

“曹魏时期,尚书不再是丞相属官,而成为独立的政务机关。尚书省设尚书令一人,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且由于中书省的设立,尚书省不再决定政策,改为负责具体国务的处置,与都护府职责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规定,尚书省下设五曹,即吏曹(掌官员迁调)、左民(掌人民户籍、税赋)、客曹(掌属国、邦交事务)、五兵(掌军官选任与军队训练)、度支(掌国库)治事。”

“每曹设尚书一人,尚书之下设侍郎、郎中等官。”

“并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别兵、骑兵、考工、定科等二十五郎,以协助尚书分领诸务。”

“朔以为可在曹魏尚书省基础上,进行增减、修改,以满足河西需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