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烧杀抢掠(1 / 2)
这算是难得的好机会了,对袁绍来说。燕氏在北疆兵马大战放歇,仍旧需驻军弹压地方,难以回援。而燕北又亲率兵马在并州鏖战,虽然匈奴败绩的声势浩大,却也同样动弹不得。曹操最担心的司隶校尉部引军来攻的事情袁氏也无需担忧,毕竟有曹操在西面挡着,至于朝廷?
袁绍起兵前派人发了一篇檄文,说渤海的麹义率军三番五次阻拦青州进贡朝廷的道路,荼毒忠良,担忧奸妄蒙蔽故兴兵讨伐麹义,以正朝廷视听。说的自己像个正经人一样,反正也不管朝廷信不信,就这么带兵上路了。
这令奉命镇守渤海的麹义哭笑不得,捧着檄文拧眉苦笑道:“麴某人也是可以讨伐的了?”
一般别人讨伐谁谁的不都是讨伐诸侯,这干他一个将军屁事啊!简直无妄之灾,不过说归说,手上功夫是含糊不得的。驻军南皮的麹义当即点齐兵马向南发兵,于平原乐平迎战袁绍。
燕、曹、袁的势力分界线并非是严格按照冀州、兖州、青州来划分,而是以黄河为界限,河北尽在燕北之手。因此袁绍的平原一直缺了个角,少乐平、平原两县;有同样情况的还有济北国的阳平,使兖州青州的管理不是十分顺畅。当然了,在冀州是有另一个说法的,比方说乐平、平原属渤海,阳平属魏郡。
当今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曹操在南阳打一场仗,却将半个天下都波及进来,一时间关东之地处处烽火。
最要紧的是,战火烧到冀州来了。
朝廷公卿因理念不同时而会蹦出几个反对燕北的,动不动就有人给他上眼药,但面对战事,皆一致支持朝廷向挑衅朝廷威严的青州开战,一时间诸多议郎向朝廷情愿前往渤海领兵。
当然,都是些年轻人,比方说太尉杨彪之子杨修,便请求朝廷派他前往麹义将军部参军事。他在去年因才学被察举贤良方正,后充作议郎。年轻人总是希望能够大展拳脚,杨修却发现当下朝廷没什么可议论的事情,便希望能调任别处,到地方上做些实事,可也被他的父亲驳了……朝廷与燕氏还在磨合,杨彪历任三公,看事情要比杨修全面的多,这种时候任职地方官吏还要看燕北的意思,否则有夺权之嫌。
一来二去,杨修在邺都闲不住,此次便又请命前往麹义部下参谋军事,杨彪本也想拒绝,却不想大司马府先传出一条委任,任杨修为大司马府参军,指派他去麹义将军部下参谋军事,这才引起了朝中议郎们的参军之心。
目下的朝廷,以燕北军府为主导,而前番董卓、李郭之祸又令朝中公卿几多死难,随后同皇帝东迁十余万人中有不少都是公卿遗孤,多因家中长辈功勋而得到爵位于官职,但在朝中日子都不好过,迫切需求功勋之道。
反倒是在并州的燕北,对此次袁氏攻渤海颇有几分无动于衷的意思,只是传书麹义固守郡境,除此之外再无他意。
这实在是燕北顾不上,渤海自袁绍军起兵渡河时便将书信发往邺都,接着再由邺都发往雁门,经由雁门骑手传送美稷,往返马不停蹄也要十余日光景。在这十余日里,燕北仰仗王庭故地筑起的数座城寨打退了匈奴人三次进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