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大明提速(1 / 2)
天门城现在的变化就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在工部的设计之下,蒋秉采的努力指挥之下,宗宗子弟积极配合之下,蒙古来被俘的苦役劳作之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
在天门城,这片大明唯一的不设城墙,全方位的开放之下,一切显得如此的奔放。
新兴的作坊一家接着一接的开了起来,让蒙古战俘或者妇女们最想不到的是,在岱海旁边的地底下,竟然有煤矿、铁矿的存在。被人实验着挖了出来,造出了钢铁。
看到这个情景,当然许多蒙古人都哭了,铁器对于蒙古人来说,太难得了,一个铁锅对于他们都是一笔财富。大明用着马市、互市来控制着他们,虽然他们没有铁器,没有茶叶盐巴等。这些东西想得到,必然要受到大明朝的制约,特别是铁器,大明出口的更为严格。
但就是这种让他们无限渴望而不得的物质,其实就在他们的脚下,只要挖个坑,扒出来就可以了。这也太打击人了,蒙古族的祖祖辈辈,就愣是没想到铁器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长生天并没有放弃他们,他们与汉人一样都可以有铁器人,只是老天在给他们强壮的身格之后,给了汉人最大的智慧而已。
蒙古战俘们一个个被雷的里焦外黄的。
而有轨马车的实验更是让他们一个个的目瞪口呆,不足一个时辰。一百二十里的二千斤货物,从大同运到了天门城,而通过光报,从天门城到大同的马车也同时到达。
这是什么速度?蒙古骑兵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机动性,他们以战马的机动性,可以在草原之上纵横捭阖,小看大明的步兵,最大的一条就是如此,步兵强了,他们可以跑。步兵弱了他们可以追杀。这是他们先天的优势。而大明在这里天生的有所短板。所以他们想着建立马场,专门的设立马户,但一直无法与蒙古的骑兵齐肩。
但有了这种有轨马车,一切都不一样了。大明的调兵速度。将提到一个令人恐怖的状态。这怎样不让蒙古战俘们吃惊?
同样吃惊的还有大明帝国的工部尚书。求极宫的一把手徐光启。有轨马车计划徐光启是知道的,关于有轨的车道的摩擦阻力,皇上也明确的与其谈过。按着皇上所说。假设同样的一千斤货物,如果马拉的是二轮马车,是五百斤的阻力,那四阻就是三百斤,而在轨道之上,也就是一百斤而已。(当然这个只是大体的例子而已,具体的还得计算。)但说明一个问题,在轻轨之上,马拉车出的力不大。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实验,所以徐光启做成求极宫的大佬当然派人来参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