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大月氐的压箱货(1 / 2)
劫后重生恍如新生的吴永麟和老韩坐在河边的一块光溜溜的大石上,看着周围的人如青蛙一样纷纷跳入水中,心中自然感慨万千,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跳入河里的这些人总算找到了神不知鬼不觉放水的方法,原本就混浊的河水,变得更黄。
“你小子可以啊,成都你干脆别呆了,和我到西北去,那里才是好男儿该呆的地方,跨马提枪,激战四方,建功立业,我这里敢和你保证,以后只要我韩世忠有一口肉吃,绝对少不了你一口汤。”
吴永麟眼睛瞪的老大,他从来没想过与当世名将韩世忠居然以这么一种方式相遇,更并肩坐在一起胡天海地的吹牛,光着头的韩世忠反而被他盯得不好意思了。
“你现在几品官?”
这似乎点到了韩世忠的痛楚,朝廷重武轻文是不争的事实,自己虽然暂时替代兵马都监曹二虎便宜行事着实权,看起来威风八面,实际情况是他完全是一个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大头兵,这也怪他自己,平时拼死拼活攒下的一点功勋,全部换成了酒肉吞下肚子去了,当时是痛快了,这要真的比品阶勋爵,他立马便比别人矮了半截,吴永麟当下再怎么说是正六品的朝廷大员,可比他连从七品都不到的小校整整高了四级。
这里说点题外话:宋徽宗的父亲神宗推行变法是北宋政制的分水岭。宋代许多官名、职事在改制前后不同。比如废掉了北宋前期的三司、审官院等,权重归六部,官职、差遣分离现象由此亦趋统一。徽宗时又进一步作了部分改变。
宋代七品并非小官,县令不过从八品,武官五品已极高(三衙最高长官的马、步军都指挥使不过正五品)。元丰改制后,采用寄禄官阶对应品秩,即某一品中再分数阶。官员的资序、俸禄取决于官阶,而不一定是官职。徽宗政和时,自从一品至从九品(正一品为三公、王等加官)文官阶从“开府仪同三司”到“迪功郎”为三十七阶,武官阶从“太尉”到“下班祗应”为五十二阶。
沿用改制前的通称,武官从九品到从八品称“小使臣”(级别),正八品为“大使臣”,统称“三班使臣”。从七品为“诸司副使”、“横行副使”,正七品为“诸司正使”。正六品到正五品为“横行正使”,横行又称横班。正使的官阶为“大夫”,副使、使臣为“郎”。
宋初旧制,军队编制为厢、军、指挥(营)、都四级,而推行将兵法、结队法后演变为军、将、部、队四级。两者并不对应。禁军改分系将、不系将。系将禁军两套编制并存,而不系将禁兵、厢兵(杂役)、弓手/土兵(公安)及部分乡兵(民兵)沿袭旧编制。按旧制,都一级副长官以上称“将校”,为军官,以下的军吏称“节级”。
《宋史-职官志》中有‘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这里‘守臣’是指吴檗这样的知府、知州等府州长官,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兼任路经略使、安抚使。从这点便可以知晓吴永麟和韩世忠的顶头上司曹二虎是平级的,韩世忠跟吴永麟混还差不多。
韩世忠的遭遇吴永麟其实是知道的,捉拿方腊的功绩,被刘可世这沽名钓誉的家伙顶了包,只有女真人第二次侵入中原,将徽钦二帝劫掠回大本营,高宗偏安于临安一隅后,他这位中兴名将这才崛起,相比较岳飞父子的悲惨遭遇,知进退的韩世忠晚年过得还凑合,当然这离不开梁红玉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贤内助。看见对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尴尬得在原地局促不安,吴永麟立马换了另外一副口吻:“精忠报国的大事就让你们武人去干吧,我一介文人,也就只能动动嘴皮子,听听小曲,逗逗鸟。不过犯我疆域者,虽远必诛,帮你剿灭大顺王这帮乌合之众,作为一战之地的父母官,我义不容辞。我看你们动这么大的阵仗,是不是想浑水摸鱼打入敌人内部?”
“吴兄难道有更好的办法?”韩世忠这几日同对方相处,也大致知道了吴永麟的才干,倘若有更好的建议,他一定会虚心接受。
“你也该为你自己打算打算,从敌人内部攻破,固然是良计,只是外围的支援如果跟不上,你们到时候不就被人包了饺子?何况你底下这些兵一股浓重的西北口音,还没接近到大顺王,估计早被人识破了。”
“吴兄教训得是,现在我们经此一难,早已士气全无,这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估计大顺王的耳目早已察觉到了,再往前走,多半是自寻死路,只是就这么回去,我将来还怎么服众?”
“扭转当前的局面其实也不难,我们何不佯成大顺王的军队,拿附近归顺大顺王的土豪来练练兵,不但能帮老百姓出一口恶气,也能提提你底下这些人的士气,顺道补充一下兵员装备和粮食,可谓一举三得。”这才有了韩世忠,吴永麟攻打月氐堡的计划,哪知机缘巧合之下顺道救了自己了儿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