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桃旧符(1 / 2)

加入书签

此次回京,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向皇上奏对,不过恰逢年底,京师诸衙门都放假了,李沐和袁崇焕也就一起约了个时间去皇上那儿报个到。既然朝廷想低调处理,李沐也犯不着非得弄出什么大动静儿来,虽说不遭人妒是庸才,但是对于年纪轻轻的李侯爷来说,能少引人注目也是一件好事情。

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李沐再次来到京城的时候,门庭相比起之前要冷落了不少,随着东林党,楚党,浙党等正直官员们纷纷被贬黜外放,朝中各级高官现在几乎全都是清一水儿的阉党分子。除了极少数类似于首辅刘一燝这样的纯臣还在苦苦支撑以外,其他各部官员已经几乎唯魏忠贤马首是瞻。

随着李沐地位越来越高,功劳越来越大,所谓的功高震主也越来越明显了。天启皇帝倒是没什么,反而魏忠贤却是感觉到了深深的威胁,故而他刻意指示朝廷对李沐此次大捷尽量低调处理。

天启皇帝收到李沐大捷的消息后,估计是难得的真心为李沐感到高兴地人。他兴冲冲的带着皇后张嫣去太庙上香,这两日如沐春风的看谁都顺眼的紧,连带着宫里的宫人们日子过得也不错,皇上心情大好,动不动就赏个百八十两的。当然这些银钱对于现在有东南海关税款撑腰的天启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这些宫人们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除了魏忠贤对于李沐功勋过大深感忧虑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暂时还没他什么事儿但是却莫名其妙比谁都着急的信王了,这位后来继位成为大明末代帝王的悲情君主崇祯皇帝朱由检,现在却不知为何,责任心爆棚的他,竟然对李沐的坐大也是如芒在背,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样子。

十二月二十九日,眼看就是年三十儿了,北京城的百姓们都开始忙碌的准备春节的准备工作。今年依仗东南海关上缴了数额巨大的海关税银,加上荷兰东印度公司给予大明两千万两白银的现银赔款,朝廷国库富足,竟然难能可贵的出现了盈余。京师各级官员时隔多年领到了全俸,总算是不用苦哈哈的捱日子了。

要说大明的官员俸禄,在历朝历代中都是颇为奇葩的,朱元璋苦孩子出身,觉得当官的薪水太高了他就看不下去,故而给官员的薪俸标准定的极低。除了像户部,吏部这样的热门部门,每年有地方官的冰敬和炭敬而不缺钱以外。很多清水衙门的官员甚至要靠做小生意来维持生计。这也无怪乎很多低品级的官员拼了命的想往上爬,谁愿意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后落得个在天桥底下卖菜油或者在城隍庙门口写对联的下场呢?

扯远的不说,现在的李沐,正和袁崇焕二人缓缓的走在奉天殿前的金水桥上,现在满朝官员都基本放假过年了,也没有什么等待召见的其他官员,来往宫人们个顶个的都是满脸喜气,看样子皇上有钱了,他们的日子也好过不少。

要说李沐对于紫禁城,可算得上是轻车熟路,每次逗留京师的时候,但凡天启皇帝能得空,都得召见自己去宫城内讨论一下各种机械问题。除了天启对李沐极为信任和倚重以外,还是因为魏忠贤这个文盲兄弟实在是在科学上的敏感度太低了一些。

去年的时候,魏忠贤还放下身段,拿着书跑去请教时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徐光启(这是个大名人,编《农政全书》,重修历法,翻译《几何原本》,我们所知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等大部分几何名词都来源于此书。另外,这位最后官居大学士的高官还有个英文名叫Paul,且虔诚的信仰天主教。),徐光启对魏忠贤突然的上进心自然是嗤之以鼻,随意敷衍几日之后,见魏忠贤急功近利并无真心求学之心,为防其扰,干脆就辞官回乡了。。。

魏忠贤的愚钝更加凸显了李沐的可贵之处,再加上李沐这个人虽然做高官也不是一天两天,但是毕竟身为现代人,有些观念还是很特殊的,故而李大人对这些其他官员看不起的宫女太监们态度出奇的好,久而久之,李沐在紫禁城内也结了不少善缘,甚至李沐也不以阉人读书为耻,数次出金资助内书房和天启所办的内匠坊学习的小太监们。

“参见侯爷。”“见过侯爷。”“侯爷新年吉祥。”

李沐和袁崇焕一路走来,路上遇见的无数宫女宦官们都纷纷主动和李沐行礼,李大公子也是个讨巧的人儿,现在正值新年,正是个收买人心不引人注目的好时候。中国人嘛,过年的给个红包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其中有些是李大公子常年暗线的,李沐就偷偷塞了几个千两的大礼,宫中这些人精,哪一个不是久谙世故的老油条(不谙世故的也活不下来),对李沐那印象分更是蹭蹭的往上涨。

相比起李沐的明星待遇,袁崇焕明显就差了许多,那些宫人们看到李沐都恭敬而亲切的招呼,然后纷纷转头看向袁崇焕,淡淡的道一句:“见过这位大人。”随后就把对方当做空气,毫不在意的转头就走。

饶是袁崇焕涵养极好,这一次也是被气得不轻,不过这些宫人们对他什么态度,也确实不是李大公子能管得了了,袁崇焕有气没处撒,差点给憋出内伤来。

往前又走两步,两人突然见到前方中极殿大殿的拐角处转出一支銮驾队伍,看那伞盖上分明是帝王所用的明黄之色,不过远远望去似乎走在銮驾下的是一个妙龄美人,那在这紫禁城之中,能用如此銮驾的女子,只有皇后张嫣一个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