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原来你不懂玉(2 / 2)
谁知,郑总又狂笑了几声。
“不用再鉴定了。我请的人在华夏也是首屈一指,并非在坐的这些人所能比拟。不服气?孙雨屏,你们敢比吗!”
那几个专家立刻就蔫了。
孙雨屏在古玩界是个名人,他在京城有一间玉器博物馆。
收藏的藏品中,有一件宋代的玉雕莲花碗。
那可是京城博物馆都没有的珍品。
这些年鉴定的物件,更是没有一件出过差错。
可谓是古玩界扛旗的人物。
“哈哈!”
看到这一幕,郑总更是嚣张了,他指着林超的鼻子吼道:
“到了现在,你还赖在这里不滚吗?”
林超把他的手一拨后。
“虎皮再大又怎么样?假的,永远也真不了。你的这块玉料是贴货,如果没有搞错,出自咸丰年间的徐小刀之手。”
通过系统的扫描他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再调用那些资料,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贴货!徐小刀?”
别说是郑总,就连屋子里的专家们也面面相觑。
“贴货”又叫贴皮,是一种造假的手段。
有些玉料的玉质相当好,可惜只有薄薄的一层,用来做什么都不合算。
造假者就把它们低价买来,然后用胶水黏在普通的玉石上。
本来,这只能是忽悠外行人。
但天长日久的,技术也就突飞猛进。
甚至还冒出不少名家来。
比如这位徐小刀就是出类拔萃的人。
他先从玉的肌理下手,然后再用特制的胶水,将它们粘合在一起。
由于拼接的地方靠近褶皱,肉眼看根本就无法识别。
他又是开玉器行的,伙计入门第一课就是盘玉。
那些小伙计都升成大掌柜了,手里的玉难说还没有盘好。
经过这样的处理,玉把件外就会有厚厚一层包浆。
那就更识别不出来了。
郑总的脸上青筋鼓得比筷子还粗,他又怒喝道:
“胡说八道,我们用仪器做过检测,它就是一块整体。你就是编故事,也编的靠谱一些。”
林超一笑。
“翡翠因为慈禧太后喜欢,价格才渐渐起来。在之前,它并不怎么值钱。徐小刀做这样的玩意,一个是开同行玩笑,另一个是让自己的伙计们细心。”
“可是贴缝再细,天长日久也会显露出来,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虽然徐小刀将接缝加工的歪歪斜斜,但只要将它们连在一起,就可以看出端倪。”
郑总当然知道,玉石上有几条细细的裂缝,不过这在籽料中相当常见。
他又喝道:
“可笑,按照你的说法,天下的籽料都是拼接而成的。”
林超说道:
“要验证其实不难,那个时代,黏贴玉石的是一种鱼漂胶。这种胶虽然的粘性极强,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耐热。只要把玉石放到一锅滚水当中,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这……。”
郑总有些犹豫了。
手里的“黄杨玻璃水”可是块心头肉,如果被水煮坏了,那可怎么得了?
到时候,林超顶多是滚到楼下,自己可就损失一大笔钱了。
林超笑着问道:
“郑总,玉器只要不是骤然加温、降温,就不会有任何的损坏。如果,你不敢试就把东西收起来,省得丢人现眼。”
郑总狠狠一咬牙。
“敢,怎么不敢!不过,如果我的玉石是真的,你的博物馆必须关门,而你也得给我滚出古玩界。”
林超哈哈一笑。
“一言为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