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秀才闹事(1 / 2)

加入书签

崇祯金口既出,陈越当临时大总统变成了定局,朝堂上群臣纷纷称颂,便是连刘宗周也不得不闭上了嘴巴。他知道,大势如此,再反对只能给自己惹出祸端。

当即,由内阁拟旨,崇祯亲自签名盖印,拟好了委任齐王陈越为大明帝国临时大总统的圣旨。

朝堂上,皇太女坤兴始终保持沉默不发一言。而在扶父皇回寝宫之后,却忍不住问道:“父皇,临时大总统权力和丞相相当,陈越即掌政权又掌军权,只要他愿意可以随时架空皇权。父皇,您真的不担心吗?”

此刻坤兴的心,无比的矛盾和复杂。生于帝王之家的她深深的知道,权力是最让人迷醉,为了权力,自古以来发生过多少兄弟萧墙父子相残的事情。虽然陈越对自己有感情,可是在权力和无上的皇位面前,感情又值得了多少?

坤兴虽然深深地爱着陈越,可她终归是朱家的女儿,不愿看到祖宗传下来的江山落到外姓手中!

崇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女儿,他能明白女儿矛盾的心情。

“女儿啊,朕不是不担心,而是没有办法了。若是你的哥哥弟弟们有一个活着,朕即便是拼着大明亡国,也绝不会对陈越这小子妥协!

可是现在,你三个兄弟都没了,我大明已经没有了正统的继承人。只能指望你了。

再有几个月,陈越的孝期便会过去,朕会为你和陈越完婚。女儿啊,父皇相信凭你的手段,必然能让陈越服帖,不会生出篡夺大明皇位的心思。然后你尽快为朕生出一个外孙,然后再把江山交到朕的外孙手中。

对陈越来说,江山反正落到他儿子手中,他又凭借大总统的职位掌管着朝政,在权力上已经和皇帝无异,还有什么必要篡夺大明的江山?

如此,方可保住我大明社稷不失,父皇我便是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能去见历代先皇了!”

崇祯推心置腹的和坤兴说着,语气中充满了殷切期盼,现在的他只能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女儿身上。

坤兴自然理解父亲的心情,这一刻她的心也沉重无比,她紧咬着嘴唇重重的点头,承诺会尽全力保住大明江山不失!

皇宫之中愁云惨淡,南京城中也是议论纷纭。临时大总统这个称呼前所未闻,一经传出,立刻引起民间广为议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统领朝政根本无所谓,齐王陈越名声向来极好,他统领朝政更是百姓们喜闻乐见,便是议论也只是议论大总统名字的古怪罢了。

可是对于那些童生秀才读书人,很多人总是习惯抱着祖制抱着固有的思维,根本不喜欢做什么改变,故对陈越当这个临时大总统,反对之声尤为强烈。

“临时大总统统领朝政,这不相当于首辅了吗?”应天府学,一个秀才叫道。

“什么首辅,首辅只不过掌握朝政罢了,而齐王这个大总统既掌朝政又掌军队,权力比丞相要大的多了!”另一个秀才冷笑道。

“军政都掌握在大总统手中,那还有何人能够制衡?若是大总统愿意,岂不是可以轻易废除君王?如此荒谬的任命竟然能够通过,朝堂上诸位大人究竟再想什么?”有秀才愤怒的喊道。

“哼,诸位同窗难道不知,现在的内阁朝堂上泰半的朝臣都出自江浙福建,现在江浙在齐王手中,这些大人们还等着齐王为他们做主拿回自家的田地家产呢,如何会反对齐王?

哼,恐怕便是齐王篡位,他们也不仅不会反对,而是会做新朝的从龙之臣吧!”另一个秀才怒哼道。

“数位同窗,我等苦读圣贤之书,向来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倾覆!现在咱们应该站起来,去长安街上游行、去大明门外抗议,请陛下收回成命,绝对不能让乱臣贼子得逞!”

当即,有秀才高声叫了起来,呼吁道,立刻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不管历朝历代,最热血的不是那些手掌大权的高官显贵,而是年轻热血的书生。他们总是怀着一腔的热血,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们总是相信,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是乎,一人奋起,其他人纷纷呼应,应天府学的秀才们纷纷走出府学,呼朋唤友向着长安街行去,一时间竟然聚集了上百人之多,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而南京城内的闲人们也是为数众多,很多人跟在后面看热闹,于是乎游行的队伍越来越大,竟然闹出了极大的声势。

秀才们闹事的消息很快传到官府,顺天府尹闻言大惊,连忙派人前去阻拦,派出的衙役却被秀才老爷们挠了个满脸开花,被花拳绣腿打了个落花流水,根本无法阻止。

在大明,要说最无法无天者非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秀才莫属,别说官府的差役,便是顺天府尹来了,秀才们也敢群起攻之,骂一个狗血喷头。顺天府尹当然明白这个,自己根本不愿去触霉头,只不过派出些差役应景而已。

秀才们虽然没有官身,却是有功名的秀才相公,普通百姓乃至官府差役并不放在他们眼里。而他们都和士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都是官绅们的亲眷子弟,官府也不敢随意处置他们。而秀才们功名虽低,却掌握着民间的舆论,谁敢对他们无礼,必然会被骂的名声扫地,这一切都造就了他们无人敢招惹这种情况。

消息很快传到内阁,闻听秀才们聚在皇城外闹事,内阁大学士钱谦益和路振飞面面相觑,都深感头疼。

便做出决定,传令给礼部,命主管科考的礼部以及提学司派人前去劝说秀才们散去。

然而齐王当大总统之事,虽然朝臣们大都同意支持,然而私下里议论也多,特别是和东南没有什么关系的低级官员,很多人都对此事很是反感,而隐隐同情闹事的秀才们。

所以不管是礼部还是提学司,都是出工不出力,于是秀才们闹事愈演愈烈,南京城处于喧闹之中。

消息同样传到了内宫,崇祯皇帝听闻秀才们闹事,脸上竟然露出了微笑。对陈越擅权,崇祯从内心里很不乐意,只是迫于形势无奈罢了。现在秀才们选择站在皇权一边,却正合崇祯的心思。

陈越小儿,便让你知道知道人心所向!崇祯暗暗的道,能给陈越添点堵,他自然是喜闻乐见,免得陈越不知天高地厚!

于是乎,对秀才们的闹事,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都选择了听而不闻,都选择了纵容态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