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没有啥强杀不掉(2 / 2)

加入书签

不好意思,哪个占主流都没关系。

因为哥已经论证了,不管在哪个领域,都要“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充其量,只是哥的“疑”的具体操作方式,你本来想不到,也没法想象而已。

但这也没办法,陈名毕竟是个大四应届生嘛,他有的只是口才,怎么去跟冯见雄这种口才和阅历能力双绝的家伙比?

人家可以一直保持虚怀若谷、都不拿权威压人,最后才轻描淡写、看似毫无显摆卖弄之意地不经意流露:其实哥的水平,已经是国家某某总局级别的顾问专家了。

陈名被吊打小学生,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说得严格一点,顾问专家是冯见雄的导师刘渊明。

但刘渊明算什么?不过是金陵师大这种本来法学院水平只能排进全国前20名的大学的教授。

有多少人会真心相信,刘渊明这两年取得的学术成果,真是他突然灵光一闪、智商爆发取得的?要真那么牛逼,冯见雄来之前,你老小子已经当了十年教授了吧?怎么不见你出成果?

在国内学术界,导师拿学生的成果,那还需要想么?稍微找个带脑子的,用膝盖思考一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场内的评委和观众,对此都是心知肚明。

而他们对冯见雄的肃然起敬,也就更加强烈了。

那是一个不靠任何学阀背景、话语权。完全100%靠智商博弈、靠操破那些立法专家们穷尽智商想出来的新法中的漏洞,从而结结实实把自己导师顶上国家某些总局顾问专家的恐怖存在!

此子竟然恐怖如斯!

至于冯见雄说的那些内容,是否能被查到,倒是没什么人怀疑。哪怕个别多疑的,现场百度一下,应该说是上道客和其他论文、专著文献查询机构上一找,也就全都有了。

冯见雄这学期的硕士毕业设计课题,刘渊明早就为他量身定做好了,就是戳破这个最高院和国知局博弈的泡沫么。

所以,那些系列论文中前置的小成果,已经陆陆续续在顶级的,至少是双核心的法学期刊上发表过了。只差最后的几个关键节点和总结论还没抛出来。

其中,以冯见雄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的、《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上的论文,就足足已经有四篇。

这着实让场内一些在读研究生的两校学生观众、乃至到场的教职人员、鲁省本地名校大学师生们惭愧汗颜。

“人家一个硕士研究生,一上手就是四篇《法学研究》,要是在我们学校,哪怕没有任何年限,这样的论文级别和数量,都能直接评副教授职称了吧!难怪人家可以硕士读一年就毕业,值了,应该给的。这是人家的实力。

不过刘渊明看起来倒也是光明磊落,居然舍得放跑这么恐怖的一台论文机器,没想着放在自己身边继续压榨……不对,刘渊明肯定也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驾驭不了冯见雄这样的大牛。人家肯来读他的研究生,肯定是背后许了多少宽松的条件和好处都不知道了。”

众人乱纷纷地想着,连场面都一度有些嘈杂,害得央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上手段降噪,免得不该录进去的声音被录了,导致最后放送效果不好。

相比之下,总结陈词和评委提问还重要么?

谁都知道,不管总结的时候怎么说,武大一方都已经毫无机会了。

最后十分钟的煎熬,虞美琴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最后一击,然后等待宣判。

“现在请大家稍事休息,等评审团进行评议。”主持人说罢,场内的噪音又大了一些。

金陵师大这边来围观冯见雄的小迷妹团们,已经做好庆祝的准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