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苏杭之争(1 / 2)
作坊选址的考察进展顺利。正如吴县的当地官员所说,支塘的地理环境有着天然的优势,即便丝绸作坊产生污水,也能通过当地的江河进入下游,既不会对本地的农田产生危害,也难以对水质产生污染。这就基本杜绝了环境问题。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支塘的水陆交通便利,既连通着作为经济重镇的吴县,也能通过水路进入长江,去往扬州和娄县等地。这也就意味着作坊生产所需的原料,可以通过陆路交通运到支塘,而作坊里所生产出的丝绸,也能通过长江转运到别处。
综合这些客观条件,赵启明支持在支塘筹建丝绸作坊。
徐少监也当场做出表态,让江南织造署的官员立即赶来支塘。
这意味着支塘很快就能开始建设,也意味着江南各地的其他作坊,也将以此为参考来进行选址。
“吴县的作坊选址确定下来,接下来便是钱塘了吧?”赵启明朝徐少监打听道:“听说丝除了吴县之外,钱塘要建造的丝绸作坊是最多的。”
考察已经结束了,但赵启明和徐少监都没有离开。看着眼前这片土地,徐少监踌躇满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程似锦,当然还有荣华富贵。听到赵启明的话他才清醒过来,然后答道:“确实是如此。江南织造署在钱塘也有人手,就等着吴县的作坊选址确定下来,钱塘也筹建也能开始进行。”
钱塘便就是后来的杭州。
在赵启明的印象当中,苏州和杭州是江南丝绸的主要产地。也是在这里,诞生出了有名了“苏绣”。但赵启明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应该是明清时期的事了。
在他的推动之下,公元前的汉朝开始在江南发展丝绸业,同样将其作为发展重点。可见苏杭地区能成为江南的主要产地,不是因缘际会,而是自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
正如赵启明来吴县所见的那样,苏州很早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客观上存在着发展丝绸织造的基础,除此之外其本身的经济也已经很发达。至于杭州现在的情况如何,赵启明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在后来的竞争当中,杭州的发展是要胜过苏州的。
为何条件更好的苏州,会在后来的竞争当中被杭州赶超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赵启明朝徐少监请教道:“既然吴县和钱塘都是发展丝绸织造的重点地区,那在丝绸织造署看来,吴县和钱塘在丝绸生产上,谁更有优势?”
徐少监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若有所思的说道:“吴县和钱塘都有养蚕的的传统,如果是在从前,吴县应该更有优势,这是由于吴县的交通便利,距离中原也更近,但要说以后的发展,应该是钱塘更有前景。”
听到这话,赵启明意识到徐少监猜中了,便有些惊奇道:“徐少监为何断定,钱塘的发展更有优势?”
“海运。”
“海运?”
徐少监点头道:“考虑到吴县的距离中原更近,以后所产丝绸将主要运往北方,而钱塘距离娄县更近,有钱塘江入海的便利,钱塘也能有自己的码头,其所产丝绸自然是运往海外更为合适。”
听到这话,赵启明很是佩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