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风.二六(四十五)(1 / 2)

加入书签

与克劳爵士基于地缘战略提出的外交策略不同,黎塞留首相的海洋战略及海军军事思想是基于国家财政需求形成的产物。

在黎塞留重建海军之前,所有查理曼知名和不知名的战略家们,一直将海军视为附属军种,建设海军的目的是用于加强查理曼的国际地位,在适当时机把查理曼陆军送上阿尔比昂岛的一种手段。并非基于争夺海洋和殖民地利益。

作为区别于传统陆军的技术兵种,需要的装备条件和人员条件都要比陆军高得多。在财政收入没有突破性的增长前,建设和维持海军的经济负担是传统陆权强国查理曼所难以承受的。

黎塞留敏锐的看出,查理曼虽有肥沃的土地,且有v.e公司这样一流的高技术企业支撑起庞大的工业。但仅靠本土的资源还不足以支撑查理曼更进一步,成为人类阵营的霸主。在殖民地经济和海外贸易迅猛发展的眼下,查理曼自给自足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正被阿尔比昂和卡斯蒂利亚的海外殖民地经济体系追平,再过几年甚至可能出现被全面超越的危机。所以黎塞留结束了和v.e公司的“内耗空转”,采取重商主义国策,鼓励工业品出口。

出口必定涉及贸易,作为能将出口扩展到最边远地区的高效贸易模式,海上贸易被视为重中之重,而海上贸易必定涉及海军与海权。

海外贸易能迅速增加国家的财源,有签于查理曼的殖民地规模实在太小。作为后进的海军强国,查理曼没有可能通过单纯的贸易手段挤入阿尔比昂和卡斯蒂利亚各自独立的贸易体系。因此查理曼想要保证王国繁荣,就必须向外扩张自己的殖民地,建立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贸易体系。而且规模和扩张速度必须超过其他国家才可以实现黎塞留的构想。

无论是保证海外贸易的安全,还是顺利进行海外利益的扩张,都需要一支能压倒其他海上强国的强大海军,支撑这支海军的资金必须来自对外贸易的利润。一旦构成海外利益和海军规模之间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又能促使国内问题的解决,迅速使查理曼繁荣强大。

李林对黎塞留的战略给予了比克劳爵士更高的评价。作为传统海上强国,一个浸淫了上千年海洋文化的民族。阿尔比昂出现克劳爵士这样的外交分析家是必然的。而作为传统大陆强权——几百年来的国家地位都是靠陆军获得和维持的查理曼,举国上下长期对海洋忽视,将保留一支海军视为奢侈的大陆民族统治阶层的一员。以世界和经济作为战略着眼点,从全新角度诠释海军建设的全部意义。并且致力于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黎塞留是真正跳出陆权思想窠臼的战略大师。值得刮目相看。

但他骨子里流淌的终究是大陆民族的血液。对海洋文化和海洋民族未能深入了解,又太过低估国内的军国主义化倾向,对李林的能力认知不足。这就注定了这一战略的失败。

从根本上来说,查理曼人,尤其是黎塞留本人,其实并不希望发生一场世界大战。现阶段扩张海军的根本目的并非用于短时间与阿尔比昂一争高下,而是作为一个讨价还价时的有力筹码。能迫使阿尔比昂做出让步,默认查理曼侵吞卡斯蒂利亚殖民地的谈判辅助工具,以便让查理曼在国际政治中居于更有利的位置。

这个乍一看合理的小算盘,其实存在一个悖论。即阿尔比昂海军对查理曼海军拥有优势,查理曼可以通过造舰竞赛和谈判讹诈,迫使阿尔比昂默许查理曼威胁自己的海上霸权。

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一厢情愿。阿尔比昂对老对头挑战自己海权的恐惧和容忍度,可比黎塞留和查理曼人想象中的低得多。诚如沃尔辛厄姆所言:“每一个阿尔比昂人都应当拿出每一个铜板来维系我国的海上霸权。”

而此次参与裁军谈判的马尔伯勒公爵的的看法可能最为恰如其分:“黎塞留敲进他那些军舰的每一颗铆钉,都在促使阿尔比昂每一行业、每一地域那成千上万最有能量的人在看法上统一起来。查理曼造船厂铿锵作响的铁锤打造出来的,是阿尔比昂举国上下对抗到底的国家意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