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要塞VS要塞(二)(1 / 2)

加入书签

军校时期,不同于发奋攻读战略战术课程的同学们,帕西法尔的课余时间都献给了图书馆里的历史系、心理系图书。以至于毕业时,教官叹着气在个人评价里写下“如果把干劲用在更正确的方向上,他日必定成为总参谋部顶梁柱”的字句。之后帕西法尔的军旅生涯充分证明了这位教官的识人之明,几次战斗都展现出帕西法尔的过人才干,其战略战术眼光,足以跻身总参谋部。

一流的统帅讲后勤,二流的指挥官谈战略,三流的长官整天泡在战术教条里出不来——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总体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纵观战争史,成天纸上谈兵、战术精妙的人,也许能打赢一场战斗,甚至一场战役。却鲜有能打赢一场战争的。尤其是工业化之后的战争,那些自以为精通战争艺术的国家,无论他们打出多少精彩的战斗和战役,最终结局都是被他们眼中“不懂打仗”的工业强国用海量的资源碾压过去。可以说战争的胜负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生产车间里就已经被决定了。工业实力和高效后勤,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军事将领的个人能力。

总体战原本就格外强调充分调动资源,加上曾经在后勤部工作的经历,帕西法尔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战略观。

一说到作战,其他人会先去看敌情通报,比如编制、人员、武器配置、兵力部署什么的。帕西法尔的习惯则是打开地图,先找到敌我双方的位置,然后寻找补给点,补给线。

说是职业病也好,兵站参谋的可悲习性也好,帕西法尔无法想象脱离后勤补给的战斗。在公国工作期间,大量第一手资料都表明,稳定高效的后勤不仅是部队的战斗力倍增器,更是稳定军心的重要保障。试想一下,驻守在设施健全的工事里,喝着热汤和咖啡的部队;冰天雪地里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衣物、弹药严重不足的部队;哪一边士气更高?(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是例外)只要不是深信“日本人是食草民族”的鬼畜将军牟田口廉也阁下,任何一名对部下和上级负责的指挥官,都应该把“确保补给”当成战斗任务中仅次于“实现目标”的第二重要事项,甚至是最优先事项。

可查理曼王家陆军高层……该怎么说呢?他们并不是没有看到补给的重要性,不然也不会想出“派遣小股部队渗透,与反抗组织协同,迫使防卫军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这样一个以打击后勤补给为切入点的作战方案。

但他们的精明也就到此为止了。

如何确定反抗组织并与之建立联系;如何隐密地穿过战线将渗透部队运送至指定地点;如何在敌方军警缜密的监控体制下开展游击作战;如何获得补给,并与占线另一端保持联系;如何发动民众……从至今为止查理曼军队的行动和各种情报来看,他们显然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更谈不上对策和解决办法,他们只是把一支又一支部队送入死地——仅此而已。

这种行为完全看不出任何逻辑,甚至看不出有什么意义,查理曼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要把众多士兵就此送入死地?

捧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帕西法尔微微蹙紧双眉,搭在茶杯握把上的食指有节奏的敲击着。

战争终究是政治的延续。

如果某些行为从军事行动层面上无法解释,那么就有必要从政治层面探寻其动机和意义了。

为了理清思路,帕西法尔开始在脑内列出查理曼的各方势力。

其一,王太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