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当时七夕笑牵牛(下)(1 / 2)

加入书签

长安城内。随着深冬以来连绵不断的大雪稍停,周淮安也再度冒着严寒出来巡视京畿道境内的诸多安置地和营田区,顺便合情合理做几首诸如“北国冰封,千里雪飘。”之类的应景诗词以为传世后人。

“攻破泰宁军之后,居然得到降卒三万,另有临时征募的精壮两万?彼辈居然还有如此余地么?”

周淮安略带惊讶道:

“不过是穷兵黩武今之下的使然,兖州不过户口十数万,瑕丘城内仅得其大半;然而为了备战,就差不多将一半的丁壮给抽空了。。”

负责对接河南方面的参谋小组组长兼少兵队出身的郑养宝解释道:

但不管怎说,这些俘虏可是好东西啊!尤其是对于现在几乎各个方面都相对缺乏人力的太平军而言。因此,也早已经在征战天下的过程当中,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对于旧有军队的降兵和俘虏进行甄别、清洗、安置和改造的成熟预案和方略了。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经过初步的发动和相互检举,将那些将领和军中大小头目给分离出来;该公开审判的审判,该处刑的处刑,该流放的流放;然后将普通士卒当中那些满身毛病的老油子和污点罪行较多的,进一步的揭举出来另做判决和处分;最后剩下普通随大流的士卒。

除了少数甄别出来作为辅助部队的补充之外,其他都可以充实到各地的编管区和矿山、工地当中去;在地方部门监管下接受数年到十数年的劳动改造,抹掉身上就有军队所带来的戾气和积年恶习,再分配到新设的屯垦地和营田所,乃至补充到建生军里去都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做为主动投降的待遇和选择要比被动的俘虏更好一些。而降卒之间按照具体的情况,也有临阵、献城、战后和逃亡路上等三六九等细分的处理以为榜样。现今随着太平军逐渐控制了关中、河西、河东的延边之地以后,这些降卒和俘虏们又多出了一种选择,就是可以带着家人去戍边数年之后,就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中原地区这些割据日久的藩镇又不一样。相对于那些河西、朔方、银夏、振武等需要仰赖中枢接济,才能长期维持的备边戍防型军镇;或又是单纯作为朝廷钱袋子和主要贡赋来源的,;两岭、淮南、镇海/浙西、浙东、宣歙等东南八路,经济作用更大过军事存在的财赋型方镇。

或又是作为变相的中央军序列和内圈屏障,而与近幾守备力量——左右神策军大营,有着千丝万缕历史渊源的京西北八镇;位于关东/中原地区地区的方镇就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安史之乱后就几经变迁而实质割据至今的河朔三镇,一种就是为了防备这些割据势力而设立的防扼/镇要型的军镇。

比如与魏博镇隔河相望的天平军、河阳军、郑滑军,作为东都屏障的宣武军、忠武军;或又是在作为打入河北钉子而处于成德与卢龙之间的易武军、横海军;乃至是在分割了被朝廷平定的青淄镇,所分出来的平卢、徐泗、兖海三镇,都是在相应历史背景下所诞生出来的产物。

然而这两者之间的立场和角色,往往又会随着朝堂权力更迭的形势变化而相互转换,甚至是进行变相的合流和结盟;以对抗来自朝廷方面的压力和决策。其中矛盾激化和事态的最高潮就是在宪宗朝,主张削弱藩镇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都被人砍死在长安朱雀大街上。

因此,当地的世兵、将门所构成的武人集团,在贞元以后轻则闹饷哗变,重者裹挟部众杀帅易帅早成家常便饭;已经变成了另一条时间线上,一直贯穿唐末群雄争乱,遗祸到五代中后期的毒瘤所在。因此,在相应的处置上又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了。

比如淮上三镇,其实也是半割据半臣服的状态,长期与朝廷处于某种动态博弈的局面当中;因此,当朝廷稍微振作有为的强势之期,这些方镇就是朝廷忠实的屏藩和顺臣,而扮演好镇扼中原防备河朔的角色;但是一旦朝廷露出颓势,他们就会闹事乃至易帅以谋求更多的利益。

但是这种混沌无序的频繁内乱和更迭,所带来的代价是每一任新帅的上位,几乎都是伴随着血流成河的屠杀和清洗,以及纵兵劫掠本地士民百姓的血泪斑斑,还有越发水涨船高的滥赏滥赐与一次次被拔高起来欲壑难填的胃口。

因此,鉴于安史之乱后期李光弼终生不敢回朝的经验教训,位于前沿军中的朱存等人也不敢擅专或者在这个敏感问题上过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而直接通过自己的专属渠道,将问题给送到了长安这边来,请求周淮安的下一步指导和批示。

因此,周淮安也是好好思量了一阵子,才重新开口道:

“以现有河中、河东的处置方略为样板,将兖海镇的诸多外军(防御、守捉、团结兵)比照处置,。”

“至于原本的镇兵所属,也要举家迁离原籍,发往河西、剑南、关北等地编管劳役,愿意换取赎免的就充入朔方、代北的各处戍垒就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