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昔虽郭令曾忧畏(续)(1 / 2)

加入书签

虽然李嗣源在占据真定府的这段时间之内,已经相继击溃和击败了好几路,试图夺取和进攻真定府的外地赵军,同时也狠手镇压和大规模株连了城内军民将吏,数次里应外合开门出降的企图;

虽然他依旧牢牢掌握着全城上下的局面,而坐拥正定府城内堆积如山的钱粮辎重甲械;同时也对那些被兼并在自己麾下的赵军旧部,打散重组之余不吝犒赏和加赐,而以数千本部稳稳压制着他们。

但是李嗣源所部作为外来的客军客将,在当地毫无人望和根基的先天不足,却是他最大的破绽和心病。因此,他哪怕再次享尽富贵荣华,也曾多次在梦中见到这及被反乱的士卒乱刀分尸而惊醒过来。

所以,他哪怕明目张胆做了僭越之事后,却还是要掩耳盗铃一般的将那位被挟制的赵王王镕,给高高供奉在王宫大殿之上;而假以其名来发号施令,乃至是做一些抚恤孤寡、赈济百姓的收买人心之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嗣源越发感受到自己其实是,坐在了一座即将被烧沸起来的热油釜上,随时都可能在下一刻=焚身殆尽;而不免暗自后悔起当初一时间的鬼迷心窍行举。但是已经到了这么一步,他也实在无路可走了。

事实上他甚至怀疑,如果自己在明面敢于露出一丝的怯弱和退缩,也许不用城内这些对于王氏尚且抱有想念的军民百姓反乱,也许他麾下那些追随着奔逃出来的士卒,会为了事后的赦免和安身之所的许诺,毫不犹豫砍了自己的人头。

但是就在这一天,李嗣源似乎终于等来了时来运转一般的,在巡城完毕一大圈之后,却接到来自真定府外郭西门的禀报,有一队外来人马扣城,并且自称是来自太平军的使者。

虽然不知道这些太平军的使者,是如何穿过外围盘踞的各地赵军控制区,而深入到着成德镇的腹心之地,但是对于被击败之后就在一路颠沛流离、朝不保夕危机当中的李嗣源而言,这无疑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我是分割线——

而在东都洛阳,明义坊南市里的老地方。依旧是那座大型楼台当中最高层。第三次秘密来访的周淮安,也正在饶有趣味的欣赏着下方表演高台上,被称为当代“旗亭画壁”一般的诗词唱和和吟诵的盛会。

只是在这场别具一格的盛会当中,负责诗词唱和的不再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学子们,而是一名名盛装打扮的花枝招展、活色生香而娇媚动人的伶人、倡优和歌姬、舞伎之属;

只见她们三两成群配合着或独自抱着琵琶、横笛、管萧、箜篌等器乐,或又是在漫洒花雨中且歌且舞着,唱着作为应景的当世名家之作或又是新近流传甚广的诗赋歌子,而在一时间饶是热闹纷呈。

当然了,在这场盛会背后,据说是来自荆湖、江东、淮南等相对文风鼎盛的不同地域,若干个士人、学子群体,想要暨此在洛都这个天下屈指可数还算保全完好的文坛舞台上,挪扬名声和引为相互角逐较劲的背景和影子;

正所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基本道理;尤其是当太平军入主东都之后,就此别设大讲习所而重新开考试之门,大举选拔在野人才的风声也是尘嚣渐上之际;

因此按照传统科举沿袭下来的惯例,这时候就是各种有志仕途和晋身的学子士人们,在各种公众场合和社交活动当中,开始行卷(呈递、诵读自己的作品而宣扬名声)和通榜(拜见权门显贵之家留下印象)的大活跃时期。

因此,当这件充满了对抗意味的相约文斗事件,开始具有了一定动静和影响力之后;却又毫不意外得到了相应地域商人、行会背景的乡党团体暗中支持和出力,而将这场盛会当成了另一种变相宣传和扬名的机会。

因此,最初只是私下请到了韦庄、杜荀鹤、韩偓三人组,作为特邀品评的一席;而后却又不知怎么为太平军都督府下效力的顾问诸僧(虚中、贯休、义信、藻光、长仃子等人)所知而主动加入;然而既然和尚出面了,道门中人又怎么甘于落后

接下来,因此又牵扯出了早早投奔了太平军的湖南三友(齐己、尚颜、顾栖蟾),乃至江东四士(陆希声、殷文圭、顾垂象、羊昭业)、江西二俊(方干、沈斌),闽中二黄(黄璞、黄滔)等等一众当代人物、地方名士,也主动加入了进来。

不过,且不论这场盛会最后的胜负得失,如此大的动静将周淮安给再度吸引过来了,也算是他们的一番运气和机缘。周淮安除了看热闹之外也想暨此瞅瞅,还有没有被自己漏过的后世文章种子,或是潜在历史名人及其相关人物。

因此,这场盛会最初目的,原本是效法开元年间齐名一时的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遇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的历史典故;而以相应的伶人、倡优、女伎,传唱出来的诗文歌赋最多为决胜。

现在以为声势闹大了,则是变成了随机性抽取各处行院调集而来的名家能手,根据各个团体选人轮番进行临场作诗唱赋,以此来比拼相应被推举出来的作者,以及被随机指名伶人、伎乐的才艺和急智发挥手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