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属于我的时代(1 / 2)

加入书签

前几天,别长安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十一不准备回去了,想留在学校熟悉熟悉环境。

父母没说什么,只是让他自己注意身体,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要。

别长安的意思是,让他们放心,他长大了,会照顾好自己。

……

9月30日,下午没课。

家近的同学,相继离校。

周杨是本地人,当天就坐车回了家。

陈久强也提前买了火车票,他家离燕京不远,坐火车半天多一点就到了。

叶凯没回去,但是人也没在寝室,放学就走了,去向不明。

别长安给唐婉打电话,问她:“十一回不回家。”

唐婉想了想,说:“你回不回?”

别长安说:“我不回。”

“那我也不回。”

……

下午,别长安跟狗子去了学校的机房。

“田鸡”在qq上把网站办事处的地址给别长安发了过去,“中关村,中海电子市场一楼1088。”

别长安回了他一句,“明天上午就过去。”

“田鸡”发了个OK的表情,然后就下线了。

两人聊完之后,别长安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帖子,发现下载量还在攀升,但是数据应该快趋于饱和了。

到了3000大关之后,增长的速度已经明显开始缓慢了下来。

别长安明白,合作的事必须尽快敲定。

再拖的话,夜长梦多。

国人的山寨能力不可小觑。

……

狗子最近一直都在练五笔字型,但打字的速度依然不快,不过可喜的是,他可以两只手操作了。

……

晚上,寝室里就剩下了三个人。

叶凯没回来。

苏晓坐在桌子前,正在看一本名叫《黑客攻防命令》的书,狗子则躺在上铺,看着天花板发呆,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别长安站在窗前,望着夜色,一口一口地喝着牛奶。

过了半晌,他开口问:“老六,你懂黑客?”

苏晓推了推眼镜,腼腆地笑了笑,“略微懂一点。”

“到什么程度?”

苏晓放下书,想了想,说:“跟高手肯定是比不了的,但黑个小系统……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么厉害?”

“我其实也没试过。”

苏晓的回答比较含蓄。

这是好学生的一贯作风,有些事,即便他自己有百分百的把握,也不会把话说得那么绝对。

“挺不错的了……”

别长安笑了笑,给了苏晓一定的认可。

他自己本身对黑客攻防的知识不太了解,因为这些技术所要掌握的电脑知识,比程序员多得太多了。

狗子听到他们俩的谈话,也来了兴趣,开口问别长安:“三哥,啥是黑客?”

别长安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喝了口牛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苏晓。

“你问他吧。”

……

第二天,别长安早早地就出了门。

狗子问他:“去干嘛?”

别长安说:“有事。你要无聊就去机房练练打字,以后能用得上。”

狗子点头答应了。

……

出了校门,别长安按照“田鸡”从qq上发来的地址,坐地铁一路到了中关村。

路程不远,北四环边上。

出站台的时候,别长安看见了一块地铁广告牌。

上面写道:“网聚人的力量。”

没错,这是网易2001年的口号。

看着广告牌,别长安深切地体会到,属于门户网站的辉煌时代,马上就要来了。

……

……

……

2001年的时候,中关村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很多知名的电子商品买卖市场也都相继建立了。

当时,中关村已经开始为国内的四大门户网站提供数据支持,占有率全网第一,无人匹敌。

“买电脑,查报价,就上中关村在线。”

这句话,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国内网民的共识了。

……

下车之后,别长安看着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感慨无限。

一眼望去,5A写字楼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新浪,搜狐,Intel等等。

路两旁的门店,还比较简陋,广告牌也是清一色的手写,但是已经开始显露出日渐繁华的趋势。

眼前的这条马路,是自己曾经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人流量非常之大。

可如今,它却连个信号灯都没有。

别长安四处看了看,心里生出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

站在马路上发了会呆,别长安找了个看自行车的大妈打听了一下,最后找到了那个“中海电子市场”。

这个市场别长安记得是98年左右建的,面积很大,后来发展得不错,只是01年的时候还没崛起而已。

当初,别长安进京打拼的时候,曾经听公司的同事说过,早几年在中海卖电脑的那帮小老板,现在基本都发了。

2002年以后,一般人想在中海租个摊位都是非常困难的,原价3000的摊位,转手一租就能到万元以上。

即便如此,中海的摊位也是千金难求。

常常出现,有钱也买不到的境况。

……

1088号,在市场一层的南侧,是个小隔间。

敲门进去,屋内坐着两个人,一个光头,一个短发,年龄都不大,两人好像正在聊着什么。

见别长安来了,光头起身问:“请问,您找谁?”

别长安跟他打了个招呼,说:“我跟人约好了,在这见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