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布局冀东(1 / 1)
然而令日本高层没有想到的是,红八军团竟然抢先对华北日占区发起了进攻,而胡卫东所选的目标,赫然正是华北的门户冀东平原。红八军团此役一方面是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冀东伪军,另一方面则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在冀东建立抗日根据地,后者并不是红八军团几位首长的意思,而是伟人亲自确定的方略,但无论是总司令、周公等中央的高层,还是彭、林等统兵大将,都明确表明了反对的态度,只有胡卫东勇敢地接下了这个在大家眼中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赤色高层几乎全体反对挺进冀东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并不是他们不到冀东平原的巨大价值,事实上只要稍微了解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得出,一旦红军能在联接华北与东北的冀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战略意义将难以估量,而且冀东虽然面积不大,人口却多达600余万,比现有的任何一个根据地都多,即使保守估计,也足以支持十万红军。但是,大家也都明白,想在冀东建立根据地并巩固下来,却绝不是一般地困难,甚至连公认艰苦至极的江南苏区、东北抗联和大别山根据地都有所不及。
冀东地区紧挨着平津这两座大城市,又有铁路干线过境,将来日军全面侵华后这里是必定要屯驻重兵的,而东面的锦州与山海关、北面的热河察哈尔也都会驻扎不少的鬼子,那时冀东根据地(假设已经成功建立)所要面对的敌人甚至比现在的江南苏区更加强大,却偏偏还无险可守。同时冀东地狭人稠,四面都被强敌包围,连运动的空间都很小(抗联这一点要好得多),而日军围剿起来却很容易,简直是所有的不利条件都凑齐了,也难怪连彭总这位历史上连强大的美帝也不怕的猛将都不赞成伟人的冀东攻略了。
但伟人就是伟人,他坚持认为,在冀东地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虽然困难重重,却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冀东平原的确是无险可守,但是此地人口众多,只要红军能够得到当地百姓全心全意的支持,再结合很胡卫东提出的地道战、地雷战、武工队、两面政权等“平原游击战术”,未必就不能坚持下来。至于四面被围的地缘劣势,那只是暂时的,日军全面侵华后,至少平津及其周边地区必然会暂时沦陷,那时红军就可以放手挺进敌后,到条件相对冀东稍好一些的平西与冀中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与冀东根据地连成一片,那时害怕的就是鬼子了。现在红军不这么做,是因为平津及其周边地区暂时还是29军的地盘,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不宜强夺罢了。
对此林总提议说,完全可以先建立平西与冀中根据地,然后再向冀东渗透,这样做是先易后难,困难会小很多。但洞若观火的伟人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冀东地近要害中枢,一旦平西与冀中根据地建立起来,鬼子必然警觉,那时再想渗透进入冀东可就难了,而如果在冀东先站住脚,那么鬼子在华北的重兵就会被吸引过去,我党建立平西与冀中根据地就会易如反掌。另外,冀东地区人口稠密,却依然以农业为主,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只要进行土地改革,就会迅速得到当地几百万贫苦农民的支持,而如果等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再派人进入冀东,就会为了顾全统一战线而无法彻底土改,要想迅速赢得民心就很难了,而鬼子可不会给红军太多时间在冀东农村慢慢宣传抗日救亡
这时的伟人还没有后来一呼百应的威望,大家都不同意他是不可能擅自以中央的名义发布命令的,但他又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正好这时胡卫东率军挺进华北并意外地在丰台缴获到大量武器弹药而萌生了进军天津的大胆计划,伟人接到汇报后正好顺着话题建议胡卫东率军进入冀东建立根据地,胡卫东当即表态支持,令其大感振奋,也是由此开始,胡卫东在伟人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甚至隐隐超过了很多跟随他多年的亲信爱将
不过,胡卫东勇担重任可不是为了拍伟人的马屁,而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八路军的敌后抗战正是在冀东抗日根据地艰难地建立并巩固下来之后才彻底扭转了之前的被动局面,从此转入对鬼子的战略反攻(注),并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将由50万发展到近百万,根据地更是极大地扩张,而鬼子则从此只能龟缩于大城市和交通线,连发动大扫荡的能力都没有了。
但胡卫东也知道历史上冀东根据地的建立实在是一波三折,不但是因为客观的困难,更是由于党内大多数干部心存疑虑,还没开始工作心里就怕了,又怎么能够成功?其中冀东大暴动的那十万人死得更是可惜,如果暴动的领导人坚决执行伟人的决策在冀东扎下根来,那么即使最终还是失败,也至少能让鬼子损失惨重,而不至于在错误的转移过程毫无价值地全军溃散,只撤出了区区几千人。冀东暴动失败后,当地人民对于抗日的热情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令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举步维艰,直到944年末才算是基本站住了脚
注:当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少老兵被抽调到南洋,导致驻华日军实力削弱,也是一个原因,但日军抽调最多的那两年却反而是八路军最困难的时期,足以说明鬼子调兵并非八路壮大的直接原因(其实由于作战方式的原因,装备差得多的治安师团反倒比精锐的甲种师团对八路军游击队的威胁大得多。)。事实上,直到整风运动统一了党内的思想,八路军才开始摆脱困境,而其井喷期恰恰是在冀东根据地巩固下来之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