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装甲骑兵(下)(1 / 2)

加入书签

马仲英虽然比不上传说中早在十二三岁时就已经勇冠三军的岳云、慕容垂等古代猛将,但其6岁就开始独领一军南征北战的经历在民国时期应该也算得上是罕有人及了,那时的马仲英可是经常身先士卒的,并且还曾多次负伤,但是当时的马仲英顶多也只能算是国内较为出色的将领,距离真正的名将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

而后来到了新疆之后,无论是得到苏联支援的盛世才部,还是武器装备更好的苏联红军,其火力之犀利都是马仲英之前在国内的军阀混战中闻所未闻的。由此,马仲英被迫改变了沿袭自马家军的传统骑兵战术,努力摸索出了一套能够尽可能减小敌军火力杀伤效果的独特骑兵战法,而他本人也不再轻易冲在第一线了,以免被敌军的重火力炸死炸伤而功败垂成。毕竟国内军阀混战火力强度低,即使是作为箭头的尖兵,伤亡率一般也不会太高,主将坐镇一线的风险有限、却可以极大地激励士气,只要不那么怕死的将领,一般都会这么做,可是在猛烈的炮击与空袭之下,前锋部队伤亡大半乃至全灭都是常有的事,主将要还是跑到最前线去的话,搞不好两三次就没命了,这风险可就太大了,与可能的获益相比,明显划不来

也正是在改变战术与作战风格的过程中,马仲英迅速成长为国内第一流的名将,而并不愉快的留苏经历更是令其锋芒内敛。进一步超越了自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马仲英智将的成分完全不逊于猛将。如果他还是当初那个只知道身先士卒、猛打猛冲的愣头青,以伟人的眼界,又怎么会对他如此重视?

话分两头,且说另一边杜阳率领装甲团追击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明白为何师长对性能其实十分垃圾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如此青睐了。首先是地形适应性好,遇到地势不太平坦的天然或者人工地形后大都可以直接开过去而不必绕过,这不但节省了时间和里程,并因此加快了推进速度、节省了燃油、降低了出现机械故障的可能性。而且即便有敌军残兵占据了小土丘之类的地形负隅顽抗,装甲骑兵团也能直接将其冲溃。而如果让装甲团来执行同样的任务,却反而可能会被这些战斗力之外的因素难倒

其次是可靠性佳,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坦克故障率普遍都相当高,而且地形越是恶劣,这个问题就越严重,即使是公认可靠性出色的t4中型坦克。在执行长途奔袭任务时也常常是机械故障而抛锚的数量比被敌人击毁的还多。而二战时期的日系坦克虽然公认是可靠性最差的,但其中战斗力最菜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小豆不能算是坦克)却有着极其出色的可靠性(设计是一方面,它实在太轻才是关键,车身轻小、机械部件承受的力量就相应小得多,行进中的震动也会小得多,自然就不容易引发机械故障了)。而且地形越不好开,这个优势就越发明显。到现在为止战斗中基本上一直都是走直线的装甲团已经因为机械故障而被迫丢下了好几辆坦克,可是由于不断迂回穿插的缘故、行程要超过其好几倍的那两个装甲骑兵师却只有辆因为机械故障而停车。对比之下,杜阳不得不郁闷地承认,如果换做是他的装甲团来执行装甲骑兵团的任务。只有二三十辆坦克趴窝都应该感到庆幸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