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国企分类(上)(2 / 2)

加入书签

而胡卫东将国企、至少是一大半国企定位为“服务性单位”之后,问题就顿时迎刃而解,他不需要对国企搞什么政企分开,而直接将国企视为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考评国企干部的标准也不再是传统的利税,而是综合考核“产量”(未达标的话会严重影响总评分,但超额完成任务的话只能得到有限的加分,胡卫东希望以此引导国企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产品质量”、“单位能耗”、“原料利用率”(单位产品消耗能源的数量)、“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的人均产量【结合产品平均质量来进行评判】)、“安全生产”(事故频率和严重程度)、科技创新等指标进行评判。

对煤炭、粗钢、电力等基础工业原料和均由国家采购的军工等特殊行业来说,销路是根本不成问题的,只要上面这些指标能够不断提高,就意味着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这些原料的销售由政府根据大致计算出来的需求制定计划,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环境污染,此外这些国企的采购也同样全部由政府代劳,理由完全一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服务性”国企的干部职工也是全都由政府直接向其支付工资和奖金(其实这些国企等于是政府的一个个生产车间,只要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就行。),乍看之下这样做似乎是当年深受诟病的大锅饭,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占他们收入大头的奖金是根据各个单位和下面的各级部门完成那些指标情形的好坏来确定的,只有更加“好省多快”(注1)地完成工作,更多地创新和发明,国企的干部职工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且最基本的统计单位下到了车间、甚至班组一级,人数相对不多,内部协调起来便容易了许多,这样大锅饭就很难吃起来,因此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完全不必担心,甚至一些历史上难以改正的痼疾如浪费水电之类也都大为改善了,因为浪费会严重影响评分。而权重极大并且可能获得推广分成(注2)的科技创新则更是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这无疑极大地刺激了广大国企干部职工钻研技术的热情,头脑也不会因为身在国企而失去活力,而国企的领导因为这是政绩的最重要来源,不全力支持才怪

注1:胡卫东将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口号调整了顺序,目的是希望下面的干部更加注重经济的质量而非数量,当然后者也不是不重要,但那是中央政府的工作,下面的国企只需要将下达的生产计划完成就行。

注2:其实就是专利权的变种,区别是这钱由国家替引进该技术的其他服务性国企代付,这样可以加速新技术的推广,而如果是转让给营利性企业,操作方法则与专利权一样。(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