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两败俱伤(2 / 2)

加入书签

但是,需要依赖日军的掩护才能发挥实力,这个事实也暴露了远东舰队本身的实力不足,这直接刺激舰队司令魏格纳放下了自尊,作出了一个影响整个二战进程的重要决定......

出生于1875年9月16日的沃尔夫冈.魏格纳早在1894年就报名加入了德国海军,并很快与比他小一岁、同样也在1894年入伍的埃里希.雷德尔成为挚友,这时的两人都没有想到日后彼此会成为一对死敌。

1912年,在入伍的第十八年,魏格纳和雷德尔同时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魏格纳出任海军第一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官施密特中将的首席参谋;同一时期,雷德尔则被分配到公海舰队最优秀的战术指挥官弗朗茨.冯.希佩尔中将麾下,担任第一侦察分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首席参谋。从这时起到1918年停战,六年中职业生涯的巨大反差直接造成了两人在战略思维上的巨大差异。

1915年,出于对公海舰队龟缩政策的不满,魏格纳开始撰写三份关于主动进攻、以积极果断的行动突入大西洋的研究报告,题目分别是“对我国海上形势的思考”(1915年6月)、“我们能改善现状吗?”(1915年7月12日)和“海军基地政策与舰队”(1915年8月)。这三份报告实际上就是他后来的代表作《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略》的核心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赫尔戈兰湾基地在战术上的价值有限,德国必须依靠潜艇、攻击英国位于北海出口附近的封锁线,特别是位于该线路以北的主要商业航线,迫使大舰队将封锁力量投入到护航战斗当中,从而给公海舰队提供脱出囚笼的机会;随后,德国将利用快速战列巡洋舰部队作为基干,一举占领设得兰群岛,一劳永逸地破除英国封锁德国舰队的机会;最后,再在德国选定的有利海区与大舰队决战。

魏格纳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与当时公海舰队奉行的保守战略相抵触的。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上将立即指派两名参谋起草反驳性的论文,对魏格纳报告中的逻辑错误和漏洞进行攻击。不过希佩尔却对这三篇论文印象深刻,他写信给海军参谋长巴赫曼上将,建议他对这一思路进行进一步评估。

就在这个时候,第一侦察分舰队首席参谋雷德尔破天荒地对他的老战友提出了否定。雷德尔认为,夺取设得兰群岛的计划固然新鲜,却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德国海军在每一级别的军舰数量(包括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都逊于英国海军,很难获得实施突袭所必需的相对兵力优势。同一年多格尔沙洲之战的结果已经证实:即使是在兵力大致对等的条件下,德国舰队也很难取得彻底的战术胜利,而潜艇本身并不能作为争夺制海权的工具。希佩尔接受了他的意见,最终德国公海舰队碌碌无为直到最终战败。(未完待续。。)</dd>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