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芯科技的管理者们(1 / 2)

加入书签

圣唐文化和电器厂,一个按部就班的发展,电器厂由孙明凡和陈春生掌舵,根本无需刘琅操心,只有机床和电脑芯片的制造占了他大部分精力,机床的制造应该说难度更大一些,好在安德鲁斯公司的设备不算先进,遇到的问题还在可以解决的范围内,只要华夏大学能够完全吃透这些技术,那就是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相当于和西方制造技术接上了轨,只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那么就有可能追赶乃至实现反超,这才是华夏工业科技的主要目的。

相比于机床的制造,电脑芯片的制造就容易一些了,理论方面的问题已经基本上被谢喜德和周明这些专家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提升技术进行改造,其中涉及到仪器设备和工艺,

当然,不是说芯片制造容易,相反,周明这些专家反而认为要想把芯片给制造出来绝非易事。

技术上他们觉得问题不大,国家的电子产业基础非常雄厚,起码那台晶圆生产线涉及的难点大部分在理论上给解决了,当然,对于芯片来说晶圆生产线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另外还有电子元件的制造,这也是大问题,只是相比较而言晶圆生产线会更加的重要。

一台晶圆生产线中有一千多个零部件,有四百多个集成电路板,如此多的零部件不可能由几家或者十几家企业来完成,最起码也得要几十家半导体行业的企业共同协作,这也是当初刘琅提出建设一个电子产业园区的原因。

电子产业园区的建设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即便是白为任极为重视,但没个三四年也不可能建设成功,可万贺他们的程序设计就要快上很多了,尤其是这帮人受到刘琅的启示,已经着手对新一代C语言进行开发,只要被他们给创造出来,那他们设想的图像处理程序很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被设计出来,这个速度要远快于产业园区的建设。

要想跟上万贺他们的步伐就必须成立一家专门研究芯片的公司,也就是刘琅提出的中芯科技,中芯科技再整合全国的半导体行业针对芯片进行研究,这个速度就要快上很多了。

成立中芯科技周明谢喜德都是赞同的,可是这些工作那需要繁琐的组织和协调,他们都是技术人员,设计、研究是他们的强项,搞人际关系和各个部门“扯皮”就不在行了,这才是头疼的事情,甚至在他们眼里比纯粹的芯片制造还要让人心烦。

刘琅当然知道他们的苦恼,别说是在这个时代了,就是二三十年之后,国家在相关手续的审批程序上也是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要成立一家大型的公司从前期可研再到批准立项,然后是选址、规划、设计以及正式建造,建造完成后还要由数个部门验收,每一步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每一步都要历经“磨难”,没有个一年两年都搞不定。

这还是在二三十年之后,至于说现在,更是处处体现出国家部门办事效率的低下,就是一个个体户要办营业执照也得花上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刘琅可不是“迂腐”的人,他懂得利用资源,当初为圣唐文化办营业执照时就让木小虎出面,不到两个小时就搞定,现在成立中芯科技干脆直接找上了邓老和赵弘扬,还提出了自己的人选,把组织部门的活都干了,国家的最高层出面那就好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