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1 / 2)
● 李嘉诚案例
没有商机是许多创业者感到苦恼的事情,他们觉得好的机会都被别人抢先一步夺走了,自己蓄满了力量,就是无法得到发展事业的机会。这样的想法是被动的,因为生意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的。
李嘉诚曾说过:“一个人能够成功,有时要看他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随时留意身边有没有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李嘉诚于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时,香港的塑胶厂已有300多家,长江塑胶厂不过是其中之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李嘉诚不甘心仅仅维持一个小厂的状态,尤其是在经营了几年之后,塑胶厂遭遇了比较大的经营危机,更加意识到要突破瓶颈。他一直在经营过程中寻求发展。
7年后,李嘉诚开始将视野由香港市场向世界范围延伸,搜集很多有关塑料产业的资料。有一天在《塑胶》杂志上遇到一个让他心动的信息:意大利的一个企业率先生产出塑料花,并大规模投入生产,准备挺进欧美市场。这家企业的眼光和雄心让李嘉诚也预感到塑料花这个行业将迎来春天,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确实证明了他的预感。因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更加强烈,对于工作忙碌而无暇种养娇贵的鲜花的上班族来说塑料花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替代品。李嘉诚由此判断,塑料花的市场需求很大,所以,抢占这个商机将带来丰厚利润。
在1957年的春天,李嘉诚火速办好了奔赴意大利的旅游签证,亲自前往意大利考察塑料花的生产技术和流程。为了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到塑料花的生产过程,李嘉诚以工薪不及同类工人一半的待遇被招聘进了这家公司打工。李嘉诚在公司做的是勤杂工的工作,清理废品时,将塑料花的生产流程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每天工作结束回去后,李嘉诚就将每日观察心得记录到本子上,不但如此,他还接近某一工序的技术员,和那位技术员打好关系,探听该工序的技术要领。当李嘉诚做好准备,要离开意大利的时候,塑料花已经开始推向市场。
李嘉诚买了各种塑料花做样品。回到香港后,他不动声色地将长江塑胶厂的发展方向改为制作塑料花,并全力开拓欧美市场。
这时,一位欧洲的代理商看到了长江塑胶厂生产的产品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嘉诚以最快的速度和代理商妥善达成交易,这样,长江塑胶厂的产品顺利地摆到了欧美很多家商店的柜台里。1958年,对于李嘉诚来说是个丰收年,一年内的纯利润高达100多万港元。从此,塑料花和李嘉诚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被人们称为“塑料花大王”。
如果李嘉诚的目光没有打开,只盯着眼前那一点点微薄利润的生意,那他就不可能发展成日后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在认真细致地寻找机会,然后将发掘到的每一个商机都经营到最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