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戛纳随想(3)(1 / 2)
一个小时不算长,但足够让皮埃尔对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有个大概的讲解。
他们有一项电影扶持法案,就是从每张电影票(5-6欧元)中提取约11%的特别附加税,用于扶持本土作品。
而随着电视业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原本单一的税源已经扩展至dvd销售、网络视频点播、电视台放映等等。
这一大笔款项,由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电影中心(简称cnc)负责掌管和运行,主要的途径有两种:自动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
前者,是将片方在电影放映时所缴纳的税款,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由cnc为其设立的个人账户。当片方在拍摄下一部作品或偿还债务时,就可以直接申请使用。当然,这有个时间限制,5年内不使用,视为自动放弃。
后者,类似于银行贷款。cnc每年在全国接受几百个候选剧本,再从中挑出几十个,给予不超过50%的资金支持。如果影片可以盈利,片方需将资金还给cnc,如果票房失败,则不必还钱。
这两种途径的针对群体非常明确,前者支持商业片,后者支持处女作和艺术电影。更重要的是,它激励电影人的多样化创作和坚守品质,争取更多的票房,为今后发展积蓄资金,由此产生滚雪球效应。
制作、发行和放映,这是三个环节的自身造血过程。
此项制度,自然利于本土电影发展。却被好莱坞深恶痛绝。因为他们的附加税也包括外国片。但税款不返还,而是直接纳入基金账户。
就像《泰坦尼克号》,当年在法国缴税1200万欧元,至少够拍5部本土电影。
再说回国内,那个地球人都知道,偏偏官方死不承认的国产片保护月,被大批量的观众吐槽。乃至冷嘲热讽。
可其实,抵御好莱坞全球化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只是人家做的很有智慧,且真正有利于自己的电影产业。
我们就简单粗暴,用比较low的手段去抵抗,初衷是好的,可对整体产业的促进与发展,并没什么卵用。
看不到改变,始终陷在烂片与伪大片的泥潭中。一步希望,一步失望。
褚青想起问这些,不是闲的蛋疼。
刘德桦说了那个亚洲新星导之后,他就在琢磨,因为扶持新导演之类的活计,自己从2000年就开始做了。起初是迫于无奈。可几年下来。他也惯成个毛病,看着那些好剧本就想给它拍出来。
丫就是运气好,没赔过,还赚了不少,但不可能一直走野路子。总拿自己做演员的收入去搞投资,早晚得亏死。
所以,先抛开能否合作的问题,褚青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规模化,正式化。
皮埃尔讲的很清楚,他也有些启发。不过在国内肯定扑街。甭提别的,那么一大笔资金放在某局手里,谁敢保证能分毫不差的批给片方?谁敢保证能客观公正的挑选资助对象?
好吧,道路仍然漫长。
……
转眼,戛纳影展过半。
大多数的参赛作品已经亮相,虽然评论有好有坏,但总体上有个共识,本届片子的质量比去年强出百倍。
两大场刊《银幕》和《综艺》,邀请了15国媒体组成非官方评审团,给这些电影打分。
迈克摩尔的《华氏911》,王佳卫的《2046》,库斯图里卡的《生活是个奇迹》,乔纳斯诺西特的《蒙多维诺》,排在前四名。褚青很喜欢的日本片《无人知晓》,排在第五。
而让昆汀“看得流泪”的《老男孩》,却很不受媒体待见,有五家给出了最低分:一个调皮的鬼脸。
至于影*帝影后的热门人选,张蔓玉几乎以压倒性的口碑一枝独秀,梁朝韦、杰弗里拉什、加西亚贝纳尔、崔岷植、柳乐优弥共同竞争最佳男演员奖。
其中,梁朝韦的优势似乎最大,以至于难得的张扬一次,放言道:除了杰弗里拉什,皆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好莱坞的各路明星也不安份,变着法儿的为新片做宣传。今天安吉丽娜朱莉骑着鲨鱼皮艇亮相,明天布拉德彼特和安妮斯顿大秀恩爱,后天昆汀搂着乌玛瑟曼出现在《杀死比尔2》的首映场,但他的女友却是索菲亚科波拉……
当然,这些纷扰跟褚青无关,他依旧过着繁忙有序的评委生活,若有空闲,便去拜访一下朋友。
比如巩丽,比如王佳卫,比如焦雄屏,以及和焦雄屏一起在路上偶遇的欧洲电影大咖,安哲罗普洛斯。
他能够沉下心来,去感受那些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接,有一种很满足的奇妙感……除了满大街的韩国代表团,确实有点吵之外。
5月22日,下午,会议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