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3章:利害不移其守(1 / 2)
欧阳修“富贵不染其身,利害不移其守”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心系社稷的嘉德懿行。反之,那些少廉寡耻之人,如暴虐无道的夏桀商纣,陷害忠良的秦桧,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贪赃枉法的和珅之徒,哪个不是遗臭万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点,还要了解自身的耻辱所在,这样的人才可怕,比起这些伟大的人物,也先今日此举不过是丢了一个勇士的名头而已,他相信今日的耻辱,必定能让也先变得更强大!这么一想,心头的怒气,顿时平衡了下来,抱拳道:“这事儿我等也有过错,微臣回去必加以管束?”
这话儿一出,算是默认了杨峥强加的罪名了,众人虽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的味道,可事已至此,却也没人站出来说什么。
皇帝心情明显不错,道:“难得太师这么仁慈,实乃瓦刺之福啊?”
脱欢心头虽放下了,可这口气儿还在,尤其是目光碰倒了躺在了侍卫怀里的爱子凄惨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冷哼了声,道:“皇上此言差矣,我瓦刺年年饱受欺辱,国内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微臣身为太师,实乃愧对国内百姓,这才
不得不亲自来领着将士前来朝贡,今日送上牛羊千头,马匹两千头请求大明皇帝对我瓦刺给予照顾,好让国内百姓吃上一口饱饭?”
先前众人对这事儿争论不一,只因杨峥闹出了殴打蒙古第一勇士的好戏,胡滢等人才忘记了这事儿,勉强与他站到了统一战线,此时听脱欢说起此次的来意,胡滢才想起双方之前的矛盾,当即上前道:“皇上,太师此举合乎朝贡规矩,陛下应该答应?”
皇帝先前的好心情,随着这一句话顿时化为乌有,这么一说自己出兵蒙古的意图,无疑是又要落空了,想到还年幼的太子,皇帝没由来的一阵烦躁,狠很瞪了胡滢一眼,想要说什么,却迟迟没吭声。
杨峥想起前世影视剧里记载,瓦刺之所以能打入大明,抓了明朝皇帝,好像就是用朝贡的法子,当时王振擅权,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为了获利,王振让他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良马还赠王振作为报答。为了讨好瓦刺,王振还对其贡使加礼款待,赏赐增厚。瓦剌自从与明朝建立“通贡”关系以来,每年都派出贡使携带着良马等货物到明朝朝贡,明朝政府则根据其朝贡物品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回赐。一般情况下,回赐物品的价值要稍稍超过朝贡物品的价值,同时,也要给对方贡使一定赏赐。因此,瓦剌为了获取中原财富,非常愿意到明朝来朝贡。按照原来规定,瓦剌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50人。后来,瓦剌贪图明朝回赐的**越来越大,贡使人数日益增加。到正统初年,瓦剌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2000余人。王振对瓦刺增加贡使,丝毫不加以限制按数给予赏赐,至使瓦剌的胃口越来越大。
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瓦剌贡使冒领赏物,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王振与瓦刺有勾结,接受也先的贿赂,所以,瓦刺贡使冒领赏物,他都装作不知道。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瓦剌贡使没有得到满足,愤怒而归,并添油加醋地向也先作了汇报。也先于是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效仿皇祖永乐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就此一朝丧尽。
这段事迹杨峥能这么清楚的记得,多亏了前世影视剧的功勋,所以一听脱欢说起朝贡二字,不免想起了这段历史来,他虽说一直标榜自己对国事不感兴趣,其实那是做做样子,当真碰上了历史的拐点,他还是做出了努力,否则他也不会拼命的推出什么一国两制,引进希望自然科学,改造江南,其目的无非是想让大明走上一条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这条康庄大道的可能,他都义不容辞的将其扼杀,虽说眼前的矛头还看不出来,日后的瓦刺会不会走上这条道路,但苗头出来了,恰好又被他看到了,那就不能坐视不管,不然太对不起这个大好的时代了,他甚至有时会想,这样一个富庶,美好的时代,若能让它持久下去岂不是更好,虽说明知任何的一个时代,不可能有长长久久,但这一厢情愿的想法,却落在了他脑海里,迟迟挥之不去,只要有那么一个机会,他总会义不容辞的扑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