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国之君(2 / 2)

加入书签

“同喜,同喜。”郑头儿早已经笑的见眉不见眼:“在场的诸位老少爷们,有一个位算一位,下个月的初六到我家去吃满月酒哇。谁要是不去,可别管我翻脸……”

“一定,一定……”

郑头儿在桌子上排出六枚大钱,起身就走:“诸位老少爷们且先聊着,我得先行告退了!”

“时辰尚早,郑头儿不再聊会子了?”

“我家那二房的儿媳是有大功的,我得先去采买些鸡鸭鱼肉好好的犒劳犒劳她。还要给我的大孙子做套童子天衣……”

孩子出生以后的第一套衣裳,叫做童子天衣,那是非常讲究的。

按照传统,孩子是第一套衣裳必须是蓝色的,而且是天蓝色的,这一点万万不能有错,要不然就是会犯很大的忌讳。

在千百年的历史当中,因为医疗技术的落后,婴儿夭折率始终居高不下。为了不让婴儿早早夭折,为了挽留这个小小的生命,就一定要为刚刚出生的婴儿做一套天蓝色的衣物。

蓝者,拦也。

蓝色,就是把孩子拦在人家的意思。而天蓝色,则是取了“人拦天也拦”寓意。

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个迷信的说法,却蕴含了家长的美好祝愿,早已经成为民间的传统了。

迈步走进“熙顺布庄”,一说要扯几尺天蓝布做童子天衣,经验丰富的掌柜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赶紧道喜:“恭贺郑爷添丁进口之喜,不知是喜增千金还是添了小少爷?”

“小子。”

“再贺郑爷万千大喜……”

布庄和裁缝店合二为一,是常见的经营模式。

虽然说裁缝这个行业最讲究的就是“量体裁衣”,但这童子天衣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而是按照传统使用千年不变的固定尺寸,而且每一个尺寸都非常讲究,全都蕴含着非常美好的寓意。

“一定要用你们店铺最好的师傅来做……”

“郑爷尽管放心,小店做的天衣保管满意,若是差了分毫,不消郑爷说话,我就自砸了招牌……”

客客气气的送走了郑头儿,熙顺布庄的老掌柜捧着布匹来到后堂的“裁剪坊”,很认真的将这个活儿交给了本店最优秀的那个裁缝:“顺师傅,上好的童子天衣一套,这是大户人家要的,千万仔细着些……”

那个叫做“顺师傅”的裁缝脖子里挂着皮尺,正用剪刀裁剪布料,头也不抬的说道:“我干活掌柜的还不放心么?”

“放心放心,要不然也不会把这个顶重要的活计给你做了……”

果然不愧是熙顺布庄的首席裁缝,顺师傅的手艺没得说。

裁剪下料,缝合衣物,搓丝为带,每一个步骤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经过大半天的忙碌,一套规规矩矩的童子天衣就已经裁制完成。

当顺师傅走出熙顺布庄的时候,已是倦鸟归巢的傍晚时分。

街道之上行人渐稀,两旁的店铺正在上板儿,劳累了一天的苦哈哈们则三五成群的聚在酒档门口,摊开腿脚用一个很不雅观的姿势大吃大喝。行色匆匆的旅人则正在忙着找宿头儿……

穿过大街走进小巷,来到一处小院门前,轻轻的推开虚掩的院门,轻轻的呼唤了一声:“额娘,我回来了……”

屋子里没有点灯,只能影影绰绰的看到一个身影。

顺师傅以无比熟练的手法摸到了火柴,轻轻的一擦顿时亮起一团微弱的火光。

将火柴凑到灯盏上,点燃了灯火,屋子里渐渐变得光明起来。

“我儿没事儿吧?”

每天顺师傅回家,白发苍苍的老娘都会问这么一句。

“额娘多虑了,孩儿是老老实实的裁缝,凭手艺吃饭,能有甚么事儿?”顺师傅说道:“今日掌柜支薪,我买了些额娘最爱吃的羊腿肉……”

“买米就好,买米就好,不要总是买肉,免得引人疑心……”

“买几斤羊肉能引起什么疑心?额娘实在是多虑了……”

“还是低调些的好,以免引起不测之祸事……”

顺师傅将还带着余温的羊腿肉在老娘面前摊开,又洗剥了几根鲜葱,母子二人相对而食。

“今日里王媒婆子又来过了,还是昨日那套说辞……”

“额娘是怎么答的人家?”

“还能怎么答?无非就是找借口推了这门婚事而已!”

顺师傅顿时无语,想要说点什么,最终却没有开口,而是默默的吃着葱。

熙顺布庄有个打杂的女子,虽然已经年过三十却一直没有嫁出去,最大的原因就是样貌有些丑陋,脸上有一片天生的青色胎记。完全是因为在一起干活的缘故,那女子时常和顺师傅接触,久而久之就有了感情。

二人的年纪都已经很大了,那脸上有胎记的女子看顺师傅为人忠厚老实,就想着嫁给他。

因为古人早婚,按照正常的状况顺师傅和那女子的年纪差不多都可以当爷爷奶奶了,却至今都没有婚配。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若是这两个同在熙顺布庄干活的“超大龄男女”缔结婚姻的话,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但顺师傅却迟迟没有找媒婆子上门提亲,反而是那丑女子性情泼辣,竟然自己找了媒婆子到顺师傅的家里来提亲了。

以前的时候,顺师傅的老娘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拖延着。或许是那丑女真的看重了顺师傅的人品,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来提亲……

但是顺师傅的母亲却始终没有给出一句痛快话。

顺师傅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早就应该找个老婆生儿育女了,他的母亲非常清楚这一点,同时也在为儿子的婚事暗暗着急,但却不敢真的让儿子和任何人成亲。

因为他们这一对母子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

母亲是当年大清国的皇太后,儿子则是大清国的顺治皇帝。

作为亡国之君,必然时时刻刻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国破家亡之后没有被拉上断头台,也没有被直接踢进暗无天日的黑牢,已经算是格外开恩额外的仁慈了。

必须时时小心事事谨慎,不敢有丝毫逾越之处,哪怕是走路都不敢踩死蚂蚁的样子,能有多低调就多低调,这才是安身保命的根本。

太后最担心的就是哪天一不小心行差踏错,引起了李吴山的不高兴,屠刀就要落下来了呢!

“这都已经过去多少年了?额娘还是念念不忘那李吴山。”顺治皇帝……顺师傅无奈的苦笑着:“人家早就把咱们母子忘记了呢。”

“不会忘记的,不会忘记的。”老眼昏花的母亲有些神经质的念叨着:“亡国之君从来就没有好下场,我儿千万小心,尤其是这婚配之事,若无大旗军的允许,想也不要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