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白莲教起事(1 / 2)
由于杨斯伦的隐瞒,不了解实情的乾隆没有这次台湾事变放在心上,只是下旨:要求杨斯伦集合福建浙江两省水师,加上调拨的广东,江苏,安徽三省四千兵马,进军台湾,对逆匪要“严加进剿”,对于天地会等头目,就地正法!此外乾隆还给杨斯伦下了个死命令,要他在两个月内完成剿匪,不然“严惩不贷!”
十多天后,病床上的杨斯伦看到了皇帝的谕旨,连忙抱病起床,召集幕僚商议如何处理。()此前厦门海战,水师惨败,众人都对海战产生了恐惧,纷纷建议“我军师船小而安炮少,无法远洋作战,不如避免与逆匪海上船舰交锋,以守为战,以逸待劳。”
听了这话,杨斯伦不由长叹道“我军不善海战,难道台湾就无法收复了?”说罢扫视众幕僚,期待着能有人提出什么计策。
没有任何人开口,杨斯伦更失望了,他也明白,这仗没法打了,就算皇上给他十万大军,没有台湾海峡的控制权,有个屁用!除非官兵们长了翅膀,飞到台湾!
然而,过了两天,事情出现了转机——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到了福州。
总督府里,杨斯伦热情的接待了他,更让老总督激动的是,李长庚带来了自己的制敌妙计:攻首尾跃中舱之法。
年近四十的李提督侃侃而谈,曰:逆匪船大炮利,并不可怕,我有四法——一,以战船12至16艘,分作4队,斜向攻击敌船安炮较少的头尾;二,在接敌过程中,如炮力所及,先开炮,至鸟枪所及,用鸟枪,再近就抛火罐,放火箭;三,我军战船完全靠近后,官兵跳上敌船,奋力砍杀,并砍断船帆绳索;四,用小船30只,装上干草,油料,麻布,火药,接近敌船后,水手用大铁钉将小船钉在敌船上,最后以火焚烧。()
闻言,杨斯伦大喜,连连赞叹李长庚足智多谋。
谢过后,李长庚抱拳道“还请大人拨些银子,构建大船,我等水师官兵可以就地演练,不出一月,即可渡海征战!”
杨斯伦当即同意,然后拉着李长庚走入内厅——酒菜早已准备好了,还请了几个唱戏的。
......................................................................
到乾隆六十年年底,清国大体保持了和平,虽然西南苗民和台湾的天地会还在闹腾,但丝毫不影响禅位大典的举行。
1796年2月9日,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一日,一场千年罕见的传位大典在紫禁城举行。86岁的乾隆太上皇不靠搀扶,迈着稳重的步伐登上太和殿的宝座的台阶,就皇帝位。宝座前地上放着拜垫,宝座东侧案上陈放着《传位诏书》和皇帝玉玺,三十七岁的皇太子颙琰立在西侧,侍卫近臣分立太和殿内外,大殿前广场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原则,分班肃立。暹罗、安南、朝鲜等属国也派使臣前来朝贺,场面壮观而又庄严。
午门上钟鼓齐鸣,丹陛大乐奏响,颂歌在齐唱:
御宇六旬,
九有浃深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