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三 猜测(3)(1 / 2)

加入书签

达拉宫卫华知道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但是说起布史卫华并不了解,也不明白布达拉宫在藏传佛教历史中的地位。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在我国西藏、内蒙古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宗教,是公元七世纪密教传入西藏以后,搀入了本地固有的宗教成分“苯教”形成的一种宗教,为了区别于一般的佛教,被称为喇嘛教。

藏传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迎请莲华生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笨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持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七百三十八种,从汉文转译的三十二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但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朗达玛灭法,曾有一段时间(842-978)佛教沉寂了。后来由原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复苏。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入藏,公元一零四二年又开始大弘佛法,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

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点。历史上,藏传佛教的多数派别都和一定的政治势力(包括地方实力集团或家族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赞赞普时初见雏形,至萨迦派时正式确立,其后不断完善,待格鲁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后而达鼎盛。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一九五九年西藏民主改革时废除了这种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

藏传佛教进入各个教派形成时期是十一世纪中期以后,相继涌现噶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教派。有较大影响力并流传至今是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五个教派,其它的教派由于势力的微薄,已渐渐在历史的舞台上隐退。

当派创建于一零五六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通俗说法是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时期从印度迎请过来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显后密。在当派传承中,形成了三个主要支派:教授派、教典派、教诫派,并各有自己所依的典藉和教义。十三世纪晚期,一位名叫.丹惹迟的当教典派僧人,把当派的纳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译佛经编订成《甘珠尔》、《丹珠尔》。这就是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经》最早的编本。当派由于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因而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响。举、萨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当派学习。而格鲁派则是直接在当派的基础上建立的,故有“新噶当派”之称。此外,藏传佛教中一切大论的讲说,也都源于噶当派。十五世纪时格鲁派兴起后,因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原属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成了格鲁派的寺院,噶当派从此在藏区隐灭。

萨迦派: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因该派的主寺――萨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创始于一零七三年,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萨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传。有血统、法流两支传承。萨迦派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僧人戴红色、莲花状僧冠,穿着红色袈裟。十三世纪中,萨迦派发展成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教派,有过著名的“萨迦五祖”。其中,萨迦四祖萨班兖坚赞,于一二四七年率西藏各个封建势力归顺蒙古。萨班去世后,萨迦五祖八思巴,受到元朝皇帝极大的恩宠,被封为“国师”、“帝师”、“大宝法王”,并奉命创制了“八思巴文”。这种蒙古新文字,流通蒙古全境,促进了蒙古的社会、文化进步。萨迦派教义是属于“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持法”的体系传承。时轮金刚法至今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萨迦派于一五五零年在四川德格贡钦寺设立了德格印经院,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专门刻印藏传佛教经书、历法和医学等千多种典籍,对保护和弘扬佛教起了重要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