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救命恩人(2 / 2)

加入书签

“哪里是无功不受禄呢。”纳木卓抿唇轻笑,笑意却未能暖化冰凉凉的目光:“兄台切莫推辞,此乃在下的谢礼。”

“感谢兄台仗义执言,为我家格格分辩清白。”

闹事的人齐齐打了个寒颤。

与那些人不同的是,刚刚还一心推辞的书生眸光骤亮,强忍着羞窘,仰着脸拱手问道:“不知简公子的茶,学生可、可还能……”

看出对方的困窘,纳木卓在心中‘咦’了一声,虽疑惑他为何变了主意,还是点了点头:“自然,兄台且随我来。”

她确定从未见过这人,那么对方又为何露出这幅‘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见到薛平贵’般的神情?

被自己的想象惊出一身汗毛,纳木卓揉了揉手臂,走至上楼处迎人。

见她分心,大堂上坐立不安的人纷纷掏了银子付账,连找零都等不及,就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清欢楼。

雅间内,早已听到两人对话的傅恒仍坐在原处,只在书生进门时礼貌性地点头示意。

“在下简兴宁,这位是傅六爷。”纳木卓偏了偏脑袋,笑望书生,“还不知兄台姓名?”

“学生程景伊,表字聘三。”

哦呦,这个人她知道。

想起编撰《野史大全》翻看史料时见到的记录,纳木卓悄悄瞄了傅恒一眼。

据说在皇后娘娘崩逝后,面前的程书生、未来的翰林侍读程大人,就因撰拟祭文一事受了无妄之灾,被圣上罚俸一年,险将自己饿死。要不是后来有傅恒暗中接济,怕再无传世的十五卷《云塘书屋抄荐诗稿》。

程景伊一生,堪称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对得起他‘文恭’的谥号。

都说京官穷,穷到程景伊这个份上的,却是少有。

在贪腐宦海尚能有如此官品,方才以一对十,不顾安危直言讥讽八旗子弟的事,也确实是他能干出来的。

想到此处,纳木卓心中好笑,亦因程景伊的耿直,升起些好感。

可是当忆起刚才程景伊听到自己名号时的奇怪神情,纳木卓又十分纳闷。

重新换过席面,又摆上新茶后,纳木卓挥退小二,向着傅恒眨了眨眼。

这是他们当年玩惯的把戏,意味着她有事相托,需要傅恒出面摆平。

但与幼时不同的是,此时的纳木卓眼中还带着笑意,充满了兴味与好奇,而非曾经因嫌烦或闯了祸才将事情丢给自己时的情态。

傅恒心中突然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紧迫感。

他清了清嗓子,看向容貌算得上清隽俊秀的程景伊:“听先生口音,似是南方人?可是上京赴考?”

今岁秋闱已毕,再过四个月,就是三年一次的会试。天下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那一日。

“当不得傅六爷一声‘先生’。”程景伊苦笑拱手,“学生乃常州武进人,正是赴京赶考的今科举子。”

三言两语间,傅恒就将程景伊的身家背景套得干干净净。

因着今年常州大旱,程景伊家中良田亦是颗粒无收,又因被奸商所欺,好好的富裕之家竟落到个田产尽没,无米下锅的地步。

后来还是在嫡兄扶助下,程景伊才有盘缠带着生母千里上京,没有错过明年的春闱会试。

“若非母亲被病痛折磨,以致食不下咽。学生听闻清欢楼有京中最好的菜色,这才想着来试试,看是否合母亲口味。”程景伊放在桌上的手紧紧攥成拳头,“也正因此,才会听到他们用污言碎语侮辱恩人!只恨学生身单力薄,仅能出言反击。”

他满心恼火,想起方才所见所闻,就觉得怒不可遏,比面对昧下他家财的奸商时还要愤慨。

程景伊的情真意切不似作假,被‘恩人’二字惊到的二人下意识望向对方。

迎着傅恒惊讶的目光,纳木卓十分无辜地耸了耸肩。

她是真没见过程景伊,程景伊也真没见过她,不然何至于连恩公都认不出呢?

不知为何,被傅恒那么一看,她竟莫名有点心虚。

纳木卓摸了摸鼻子,干笑道:“某与……四格格,有些亲故。格格从未去过江南,程兄细细想想,可别错认了恩情。”

程景伊答的极利落:“恩人金尊玉贵,自不是学生轻易能得见的。可学生再如何糊涂,也不会错认。”

纳木卓倍觉尴尬,又摸了摸鼻子:“在下并不是这个意思。”

“是学生太过激动了。”程景伊不好意思地拱手道,“简公子有所不知,若非恩人施粮,学生与家母恐怕早已饿死在家乡,是以一想起方才辱及恩人之言,才会难以自持。”

她倒没想到,自己为了撂牌子讨好圣上的捐粮,竟会被圣上仍以她的名义施与百姓。

幼年被乾隆皇帝抱在膝头教导诗书的记忆在眼前闪现,让纳木卓心中柔软一片。圣上与娘娘待她,确如待亲生骨肉一般。

说起来,这位程大人,原来不止一次差点被饿死。

其实就算她当时没有捐献,朝廷也不会坐视不管。白捡了个人情的纳木卓思及此处,差点笑出声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