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三国(五十一)(1 / 2)

加入书签

虽然想到了一块去, 但是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袁绍军失败了,而曹军成功了。

一口气将袁绍近三分之一存粮付之一炬的曹军,在忽然北攻策应的同僚掩护下顺利南归。

实话说这些损失对于袁绍军本应当无痛无痒……本来是如此。

在袁绍看来,这也不过是他一小轮较量的失利,况且他亦是听闻曹营的粮草也被点燃了,消息没有传来应当是曹营那边信息瞒得比较好而已。

同时这部分粮草的损失不过是这一区域的储粮而已, 这个数量也没有能让袁绍心疼的程度。

但是他如此看,旁人则不。

袁绍位于后方, 得到的消息均都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加工, 所以他完全不知道处在前线的士兵遭遇了什么。

事实上,前线的兵士们享受到了可能是史上最早的精神攻击。

率领兵士前去袁绍营中点火的正是关羽,而于此点坐镇指挥的,正是前来投奔汉室的刘关张三兄弟。

在得知曹营粮草的特殊防护能力之后, 刘备便以此为饵, 请袁军入瓮,而在偷袭袁营粮草成功之后,刘备更是使用了他老祖宗刘邦的方法, 照搬了一回“四面楚歌”, 组织曹军隔着黄河对那儿唱军歌。

也不唱别的, 就唱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尤其是那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简直就是活生生得在戳对面那些袁兵的心窝子。

这些被袁绍当做先锋军使用的袁兵,大部分来自公孙瓒的部下, 而公孙瓒麾下的兵士又大多为镇守边关的汉室边军, 这些人的构成和袁绍的私军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袁绍帐下的兵士们, 成分一直都比较复杂。

有仰慕他四世三公高贵身份而前来投奔的,也有被他折节下交的姿态所迷惑的,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袁本初财大气粗,能够给他们足够利益,给他们好处,甚至于,最后的这一类人,占了大多数。

而且袁绍自其年轻时就爱交好游侠、死士,这些人本身就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只为知己者死,不为护国者生。

若是对付这些人,哪怕在他们耳边唱十天《大风歌》都没用,但是对付边军,却是一种折磨。

且隔岸的曹军不知为何声音还特别大,每一句伴随着鼓、锣、还有一种拥有极为尖利响亮之乐音的器具轻轻松松便传过了河对岸。

都是兵士,中气十足,男音浑厚,句句掷地有声。

除了唱歌,他们还来了个一日三问。

“尔可为我汉家男儿?”

——是。

“尔可为勇士?”

——是。

“尔缘何助贼而不与吾等同行?”

——是啊,为什么呢?

他们是汉室兵士,守卫大汉边境,曾驱狼吞虎,铮铮铁骨,为人所敬。

与袁绍军战,因其攻吾主公孙瓒,那,他们为什么又要和曹军战?

因为他们是袁绍的部下。

不,不是的,他们不当是袁本初的部下,他们是公孙瓒的旧部,是汉大司马刘虞的旧部,他们当立于苍天之下,而非被对岸那些兵蛋子说得抬不起头来。

更不应连一句“猛士”,都没有胆量往自己身上按。

“君可归?”

“可归?”

“归?”

——奶奶个腿的,归就归,还怕你不成。

不过归之前,他们还要做件事。

袁营哗变了。

袁绍对待这些属于公孙瓒的部曲的态度是警惕又防备的。

他将这些人充作冲锋炮灰部队,这些兵士被袁军单独关在一个地方,非战之时更是没收武器,然,有心总能算无心,战争又已持续大半年,这些时间内这些兵士都还算老实,袁军自然疏于防范。

一日夜里,曹营这边隐约听到了对岸的惨呼声,还有沉闷的钝器撞击声,一时之间曹军有些分不清这是对面要攻过来还是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众人一时不敢掉以轻心,纷纷整装备战。

他们虽也担心这是疲军战术,但看看距离天亮也不过还有三个时辰,便想着暂且看看情况也无妨,仅仅一个晚上并不会如何削减兵士们的战斗力。

于是当第一缕晨光照亮黄河沿岸之时,他们便远远看到一队兵士,单膝跪在黄河彼岸,这些人面上染着血,身上带着伤,曹军可以清晰得看到就在不远处的遍地尸体,还有原本清晰可见的【袁】字军旗全数不见,唯有最后一柄军旗被为首的汉子拿在手里,见到曹营注意到他们,为首之人将【袁】字旗横过来握在手心,向上一捧。

他声音沙哑,却也洪亮“吾等均为汉室边军,共四百六十四人,已绞尽叛逆,现,请归。”

刘备于对岸,一眼看去,跪着的只有一百余人,剩下的三百多人所在,自不必多提,他喉间一梗,忙深吸一口气,冲着跪在地上的那些人以军礼回“壮士,且归。”

“喏!”

为首之人手一扬,将手中最后一柄袁旗掷向黄河,然后他站起,看着对面曹营很快就热闹了起来,有若干艘木船被推出,对方的主帅亲自上船,仅仅带了若干个兵士便来到了对岸。

刘备亲自去迎,自然是引来了反对的,袁绍军之前能干出以数千兵士为那十多个兵士烧粮打掩护,焉知此次又不是一次迷雾?

对此劝告,刘备却面东一个拱手,他言辞极其真诚“备信吾汉军不屑如此鬼魅伎俩,也信备之双眼,对英雄,不当以恶心以待。”

“既如此……飞同大哥同去。”张飞对他一个拱手,压住了想要一起去的关羽“二哥你且留下镇守,我同大哥的后方有二哥在,吾等心安。”

刘备亦是冲着关羽微微点头,于是便同张飞,并另一个小兵上了船,关羽立在后方,他手握曹操赠与的槊刀,指节用力绷直,一双眸子紧紧盯着刘备的身影。

河对岸,刘备刚一下船,便快步走到为首的将领身边,将人扶住,道“吾汉之壮士,且随备还。”

那人对着他微微躬身“在下 有一不情之请……”

他顿了顿,眼中含泪“可否,将余之部将,一同带归。”

刘备先是一愣,然后很快领悟到他指的并非是这边的一百个兵士,而是已经阖目了的那些,他轻叹一口气“自然,备会将其带回家。”他顿了顿,又说道“便是袁绍之反兵,备也当好生安葬。”

他看着入目所见的一片血色,不由长叹“本都是我汉室好男儿……”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口,只是又一声叹。

曹军的船来来回回足有八次,才将这些汉军带了回去,而刘备亦是成了第一个占据黄河对岸之地的将领。

曹操听闻了此次战况亦是唏嘘不已,他派了良医前去战场,要求定然要医好这剩余的一百多个壮士,都是好汉子,没有死在战场,却是死在感染上……便太可惜了。

然,另一方的袁绍本人听到了如此消息后,难得雷厉风行了一回,他不顾谋士劝阻下令各战线,全数诛杀原属公孙瓒的部下。

公孙瓒的旧部措手不及,多数被自己的新同僚斩杀,但也有和这位归汉的兵士一样带着点小思想的兵士拿出了武器反抗,袁军一看,嘿哟,你丫丫的还藏了兵器,明显就是有贼心啊!

曹军还什么都没干,对面就开始互相打爆狗头了,吕布所驻守的那一处更是离谱,那儿本就被俘虏、消耗了一群公孙瓒的骑兵,后来也来了补给,但是吕布多会打骑兵,现在无论在装备、气势、指挥都不是他的对手,对面硬生生是被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吕布这一日正坐在小山坡上啃着柿饼,一边苦恼要怎么写战斗总结报告,总不能写:敌袭,布退之吧。

太干巴巴了,他另一手掏出了在曹营兵士里头流传胜广的文书,此本书正是由他们的兖州主簿夏安然所书写的《曹孟德传》。

堂而皇之在上班时间偷看小说书的吕奉先美滋滋又熟稔得翻到了一页,那里正是描写他吕奉先同曹孟德初见时候的场景,你别说夏安然这小孩不光做东西好吃,想的东西稀奇古怪,单单就说写这话的本事,就让人读得心里痛快。

吕奉先的视线一页一页、一个字一个字地扫过夏安然描写自己初登场时候的场景,就和描写孙坚时候一样,夏安然在描写吕奉先的时候,用了许多外貌描写词汇。

耿直的吕布自然不知道这是一个小说家用来凑字数的方法,他只以为夏安然当真是在夸奖他的装备英武不凡。

浑然忘记他同曹操初一见面的时候,哪有穿什么英武不凡的铠甲,他明明穿的是一身的薄甲,夏安然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所书。

小说吗,开局一设定,发展全靠浪,看个痛快就行了,难道还要在小说里面找历史不成?

但是夏安然说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还没有出现小说、话本的年代,他写的这一本书,人家全都没当做是小说在看呀。

在得知这一本小说还是连载小说,还是未完待续之后,但凡看过这本小说的人全在眼巴巴期待自己的出场,偶尔看到自己的登场,又有了对自己的描写 ,恨不得将这一页撕下来藏起。

当然谁也不敢这么做,所以他们想了别的办法,譬如吕布手中的这一本,就是他自己摘抄的。

完完全全的是一本盗版!

夏安然当然不知道他的小说书居然还没有发行就已经先有了盗版,不过如果他知道了这居然是手抄本也不知道该觉得生气还是愤怒呢。

吕布又将这张自己登场的语句看了一遍,依依不舍的合上了书。心里面想着等回了昌邑必须催促一下小夏主簿赶紧更新后文,可怜的小夏主簿这段时间为了调动军粮是真的要忙到翻肚皮了,他也绝对想不到这本书居然流传度那么广。

更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来催更新了。

至于吕奉先所期待的下文,应当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出现的。

合上书本的吕布就被眼前所见之景给惊了一下,只见河对岸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战作了一团,厮杀声震天。

他潜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自家的部署,营帐内井然有序,应当不会有人敢不经过他的命令前去偷袭,他再定睛一看,对打的双方兵士均着袁绍的战袍,居然起了内讧?

吕布有些莫名其妙,但他随即很快想到此时若不趁火打劫……见缝插针……也不对,应当是天赐良机,若不把握天赐之机,天咎也,更何况夏安然在书中不是也写了,没有机会的话,创造机会也要上。

兴致冲冲的吕奉先很快下了小山坡,他令人留在山上注意着对面的动静,他是打算去收人头的,可不能去的太早若是到达的时机不对,反而会令对方二军联合起来对付他。

吕布令手下不动声色的集结,又将渡河的小舟暗中推出,直至小坡上观察的兵士给予告知对面胜负将定,他才率人登舟过江收割一波。

只是,原本以为自己第一个获取大捷的吕布,可能要失望了。

在他的捷报抵达的时候,先一步取得战果的刘备已经在河对岸站稳了脚跟。

曹操先后接到了二人的战报,心中却一时说不出是喜是悲。

刘备亦是感慨万千,他先后从曹操、袁绍结识,与曹操结识在刘备在洛阳游学的时候,他曾受雇于曹操。

而后他在为游侠之时,亦是得到了袁绍的礼遇,对刘备而言,他在心中于此二人并无倾向,只是此次袁绍所行,实在算得上倒行逆施。

他又身为汉室宗亲,自然要维护汉室尊严,故而于曹操这边参战。

但当过了河岸之后,他看到了满营的尸首,又看到有的兵士身边并无武器,显然是在猝不及防之中被杀。

这些人都与他们有着同样的长相,曾经也都同为汉室亲兵,若非因为袁绍,这些人最正确的地方应该呆在边疆,他们的敌人也不应当是有着同样面貌的汉人,而当是匈奴人,更不会死在了自己同胞手中。

刘备无意指责曹操,他在曹营,心中自然清楚,此战非曹操之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