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取之也难,不取也难(1 / 2)

加入书签

考完试,回家,一身轻松。甘奇也不去想自己到底能不能中的问题,此时再想这些,不过徒增烦恼。

科举阅卷,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程序极为严格。

每一份试卷,必须先由人来誊抄,让阅卷官认不出任何人的笔迹,然后把名字全部糊起来,如此处理之后,试卷才能到得阅卷人的手上。

试卷阅完之后,开始取人,把中举的试卷都选出来之后,才会揭开糊名。然后众多阅卷官在一起,开始商量名次排序。

几个阅卷官在阅卷期间,也会被隔离起来,兵丁衙差日夜守卫,吃喝拉撒都不能离开。

一切定好之后,还得送到上官那里去审核一遍,如此才会放榜。

开封府如今的知府,已然是刚刚到任的欧阳修了,前两日才上任的欧阳修,显然没有来得及参与出题之事,若是欧阳修早一些时间到任,题目大概就不会是这种偏向于务实的题目了,又该是“刑赏忠厚”这一类。

倒也不是说刑赏忠厚不是好题,这一题也极好。刑疑付轻这种思想,极为先进,超越千年,放在后世也是至理,几乎就是疑罪从无的道理。由此可见,中国人的老祖宗,思想本就极为先进。

几个阅卷官还在忙碌,这份差事,实在枯燥乏味,几人倒是也会苦中作乐。

比如哪一篇文章写得啼笑皆非,阅卷官就会招来左右之人一起看一看,然后都笑得前仰后合。

若是那一篇文章写得十分好,也会招左右之人来看,一起品评几番,也是乐趣。

“这篇文章当真写得不错,角度新颖非常,有理有据,论述清晰,十足好文,诸位来看看。”

几个人围拢过来,看起了文章。

“制度强国论,这个题目就新颖非常。”

“此文写得是真不错,但是……此乃法家之道也,与我儒家,多少一些……”

“什么法家儒家,而今来说,法家早也入了我儒家,只以论策而言,此文论得极好。”

“嗯,以秦制比六国,论得极好,便是只论军队这一道而言,更是透彻非常,一语中的,首级者,真真道出了其中本质。”所谓首级,本就是秦国军功制度里面的一个词,一个敌军人头,就能升一级士兵封赏,所以有了首级这个词,只是到得如今,首级已经只指代人头了。

“好文,此文出彩非常,堪当第一。”

“我倒是也如此觉得,且把此文先放在一边,之后若是无出其右者,当以此文第一。”

“嗯,其他学子,都不出苏老泉之言,皆是以弱敌强之法,唯有此文,行自强之道。当是无出其右者了,可为第一。”苏老泉是苏洵的自号,一般人不会这么称呼他,能这么称呼他的,必然是相熟之人玩笑之语。看来这次考试之所以出这么一道题,还真是有苏洵的原因。

苏洵的《六国论》,其实就是把大宋放在了那六个被灭亡的国家的角度上,说的是如何面对强敌的办法,暗示当权者不能割地赔款求一时安宁。而甘奇却并不把大宋放在这个角度,而是放在秦国的角度,论的是该如何自强之法,该如何成为一个强国的办法。

“倒也不必把话说得太早,兴许还有高论也不一定。”

“阅卷阅卷,继续阅卷。”

几位阅卷官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桌案,继续埋头苦读。

待得所有的试卷阅完,几个阅卷官又坐到了一处。

“嘿嘿……我就说吧,已然无出那篇《制度强国论》之右者。”

“唉……今年贡举之选,也就如此了。”

“若无那篇强国论,今年就怕是要大失所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