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开始动手(1 / 2)
摸排泉州城里的所有外国人,这是甘奇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倒也没有人敢不重视,伺候好这位新知州,这是许多人的共识。毕竟这位知州在汴梁是很有能量的,得罪了肯定会出问题。
毕竟这泉州,依旧还是大宋朝廷的泉州,一纸命令下来,要谁人滚蛋,谁人也就只能滚蛋了。
真正辛苦的,还是那些衙差小吏,一条街一条街走,一户门一户门敲。
甘奇反倒是个清闲人,视察一下军队操练,下各地县衙走一走看一看,码头上逛一逛,看看万里而来的船只靠岸卸货装货的景象。
有人当官当得很舒服,有人当官当得很辛苦。哪个时代都有这两种情况,若是甘奇想当一个舒服的官,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甩手掌柜是好当的,反正这个国家一时半刻是灭亡不了,这泉州一时半刻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甘奇东走走细看看,也不干什么实事,这让涂丘也很是轻松,每日笑脸盈盈。还专门与甘奇汇报工作,倒也不是汇报外国人户籍的工作,而是汇报给甘奇造船的事情。
两艘海船,每一艘都是五百料,不小。
所谓料,就是古代对船只载重的计量单位。料就是木料,古代造船的木料,大多为五六米长,二三十公分的直径,浮力大概是三四个成年人的体重,二百来公斤。用多少这种木料造出的船,就是多少料。
换算成现代的计算方法,大概五料左右,就是一吨。千料大船,是古代相当了不得的大船了,排水量大概就是二百吨左右。当然,这都是大致的换算,不能为准确数目。
涂丘给甘奇定制的船,也就是一百吨的排水量,这在古代也是相当大的船只了。
涂丘的汇报,甘奇也只是点头笑着,表示认可,也不谈钱的事情。
甘奇不谈钱,涂丘反倒更高兴,高高兴兴去办差,办起差事来也越发卖力。
甘奇出门而去,派人请了泉州蔡氏往宴宾楼吃饭。
蔡黄衣带着儿子蔡济,还有同族一些老头,兴致勃勃来赴宴。
甘奇早已等在了宴宾楼的雅间,众人鱼贯而入,一一给甘奇见礼。
甘奇倒也抬手回礼,如今的甘奇,倒也有一些上官的姿态了。
甘奇寒暄几句开宴,推杯换盏几番。
蔡黄衣主动问起:“本该是我等设宴请甘相公的,却让甘相公请了我,着实不该,失礼失礼。”
六品甘知州,也成了相公,这倒是有趣的事情,甘奇笑道:“蔡老客气了。”
蔡黄衣又是一礼,再问:“不知相公请小老儿来,可是有什么吩咐?”
说到这里,甘奇也直白问道:“不知蔡家可有人出海讨生活?”
蔡黄衣面色略有些尴尬,答道:“有是有的,若是官府不允,那小老儿立刻就把他们就召回来,以后不准他们出海了。”
蔡黄衣是理解差了,以为朝廷又要严格海禁了,不准百姓出海。宋朝开国,是有海禁的,这海禁其实也一直没有解,只是执行得不好,几乎跟没有这个规定一样,百姓出海也不会获什么罪责。
不过后来宋神宗时期,这个海禁会真正取消。
甘奇笑道:“蔡老误会了,出海是好事,往后朝廷也会取消禁令。我说此事,是想问问蔡家有没有人手可供调用,我也弄了一些船,需要得力的心腹人手。”
蔡黄衣听得此话,立马笑道:“人手有的,小老儿家中也入了一艘海船的股,几十号水手是有的,只要甘相公吩咐,都给甘相公调来听用就是。”
甘奇很是满意地点头,海上行船不是简单的事情,是真正的技术活,也不是甘奇自己玩得转的东西,所以必须要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水手,没想到蔡家直接就给甘奇解决了这件事。
甘奇说道:“好,想来还要月余,既然有几十人,那便都一并请来,例钱倒是好说,只比其他人高,不会比其他人低。”
“此事小老儿回家今夜回去就给相公办妥。”蔡黄衣答道,这是要纳投名状了,希望有个投桃报李。
甘奇自然乐见其成,在这泉州,必须要有一些奔走的心腹之人,这蔡家正好。来日船队,商队,乃至于……造船厂之类,都要有人打理。
是的,甘奇对造船厂也起了兴趣。主要问题就是这蒲家太厉害了,连最好的船厂都是他们家的,这如何能行?
蒲氏一族,甘奇是准备往死里整,必须整趴下,不能让他们越发坐大。
这蔡家,很不错,用来代替蒲家也是正好。
甘奇起身提杯:“请!”
一杯饮尽,蔡黄衣看了看自己的儿子,硬着头皮笑道:“甘相公,此子乃是蔡济,是小老儿的长子,也是蔡确的堂弟,很是伶俐的小子,不若教他到相公身边听用,苦事难事,都只管吩咐他去做,定是好用的。”
蔡黄衣也是聪明的,把自己儿子塞到甘奇身边行走办差,其中的好处自不用说。
甘奇打量了一下蔡济,与蔡确长得还有几分相似之处,不过比蔡确要健硕许多,皮肤较黑,看起来还真是个吃得苦的人。
甘奇点头答道:“这有何不可?初来乍到,正需人手行走,明日便让蔡济收拾一下,住到衙门里来。”
蔡黄衣连忙一拉蔡济,两人起身,便是躬身大拜:“多谢相公!”
“小人也多谢相公,小人一定好好办差。”
甘奇微笑着点头,又问一语:“你可会行船?”
蔡济连忙点头:“回相公话语,小人会操舟行船,皆不在话下。”
甘奇更是满意,又问:“可有表字?”
蔡黄衣答道:“说来惭愧,此子虽然识字,却少读了圣贤诗书,也不是考功名的材料。年过了二十,倒也并未与之取个什么表字。相公见笑。”
古书记载了许多古代的风俗,二十取字,还有各种各样的习俗礼节。其实这些东西,那都是读书人家的东西,普通百姓,乃至底层百姓,却并非一定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