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向皇后: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求追读,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赵煦悠哉悠哉的,看了一个上午的书。

中间,他还又抄了一次《消灾经》。

显然,赵煦是故意的。

故意留着高太后的答书,等着向皇后上门。

午后少顷,向皇后果然来到了庆宁宫。

“母后!”赵煦和过去数日一样,见到向皇后,立刻就一路小跑的迎上前去,然后牢牢的抱住蹲下去迎接他的向皇后,在后者脸上,轻轻的亲上一口:“您可来了,儿一直都在等您呢!”

向皇后幸福的抱了抱自己面前这个小小的孩子,摸了摸赵煦那小小的脑袋:“我儿等我做甚?”

“却是要向母后请教学问上的事情!”赵煦睁着他那双孩童清澈无暇的眼睛,认真的说着。

向皇后一听,再看着赵煦认真、可爱、乖巧、懂事的模样,一时欣慰不已,也感动不已!

“这孩子,可真是好啊!”向皇后在心中感叹着,眼眶不自觉就湿润了起来。

自从当日,朱德妃在她面前谢恩,然后她又亲自带着朱德妃,走了一趟保慈宫。

这大内上下,人尽皆知,德妃朱氏,已然将皇六子延安郡王的抚养、照顾之事,托付中宫皇后!

换而言之,现在,赵煦不仅仅礼法上是她的儿子。

在事实上,向皇后和赵煦,也属于母子关系。

所以,如今,向皇后听到赵煦要向她请教学问。

这心情自然可想而知!

向皇后勉力吸了一口气,让内心平复下来,也努力的忍着眼眶里打转的热泪,不叫它们掉出来,这才对赵煦道:“吾儿有何不解之处?”

和高太后不同,向皇后的家族,是世代簪缨的书香之家。

虽然,向家的读书风气,在向皇后的父祖辈开始就已经大不如前。

可终究是宰相家的底子。

此外,向皇后出生的时机也很巧妙。

她出生的时候,是庆历六年,庆历新政已经失败!

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杜衍皆被外放,这是朝堂的不幸,却是天下之大幸!

庆历新政失败,让范仲淹明白,必须兴学,必须获得人才!

轰轰烈烈的庆历兴学运动,由此拉开帷幕。

从中央的太学到地方州县的州学、县学,次第建立。

同时,在范仲淹等人的鼓励和推动,民间书院和儒生个人讲学风潮,也席卷天下。

濂溪先生周敦颐、安定先生胡瑗,皆桃李满天下。

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下出生的向皇后,在闺阁之中,就接受了正统完整的儒家基础教育。

她甚至可以写出不错的诗词,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自然,向皇后对教育赵煦,信心十足!

在她看来,这個孩子就算再聪明,也就八岁而已。

以她在闺阁中所受的教育,所读的经典积累来看,还怕教不了?

向皇后甚至在心中,踌躇满志。

“我儿,母后一定将你教好!”

赵煦于是领着向皇后,来到他的书案前,指着放在书案上的书册与纸张,对向皇后道:“儿前时蒙太母赐书,以圣人《春秋》之经下赐……奈何儿才少学浅,于《春秋》之意,实难读通,不得已,乃求助于太母……”

向皇后听着赵煦的叙说,差不多将事情弄明白了,便对赵煦道:“母后明白了!”

“只不过呢,以后我儿,若是想要读书,可遣人来坤宁殿与母后说……”向皇后柔声的说着:“便不要再去保慈宫中,劳烦太母了!”

“太母她老人家,母仪天下,也未必有很多时间!”

“我儿知道了吗?”

赵煦立刻就乖巧的点头:“母后,儿知道了!”

但在心中,他已是轻笑起来。

看吧!

女人之间的竞争,总是很容易就能挑起来的。

在现代,一个包包,一瓶香水,一个口红色号,就可以挑起两个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而在这大内宫廷的太后、皇后,拥有四海,自然不会为了那点小东西竞争。

可是名利二字,谁能逃得了?

向皇后或许没有权力欲。

可她也有她在乎,且愿意为此斗争的东西。

她的地位,她的名位,她和她背后的向家的富贵,就是她过去在乎的。

而现在,赵煦通过自己的手段,成功的将他和向皇后绑定在一起,形成母子关系。

于是,赵煦的教育权和抚养权,就成为了向皇后如今在乎的东西。

而赵煦呢?

他只是一个孩子啊。

孩子天真幼稚是正常的,孩子简单单纯也是正常的。

就算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情,谁又能怪他呢?

何况,赵煦不会轻易做错事情。

假如他要做错事,那一定是深思熟虑,且必然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做的。

……

这个下午,赵煦就在向皇后的辅导下,在庆宁宫中,开始了‘学习’。

看似,一切都是向皇后在主导,也都是向皇后在谆谆善诱。

而八岁的皇子,只是认真听讲,只是仔细思考,偶尔举一反三,偶尔发出一些属于‘聪明’、‘仁圣’、‘君子’之言。

同时,时不时的,赵煦会停下听讲,命人给向皇后煮茶来喝,或者叫向皇后休息一下,亲自给母后揉捏肩膀、捶打背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