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苍天饶过谁(1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为什么呢?

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大殿中却是鸦雀无声。

要知道这大殿上面站着的可都是大明最为聪明的人,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答案,只是没好意思张口。

而万历对此很享受,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是淡定从容,稳如泰山。

这以往都是群臣在下面叽里呱啦,对他挑三拣四,说个没完没了,几回都气得他不想上朝,要不是郭淡的出现,他还真就不上朝了,如今可算是轮到他发挥了。

这苍天绕过谁啊!

万历可真是有一种咸鱼翻身的感觉。

“还记得当时,你们是天天的上奏,不是建议朕从大名、河间二府拨粮,拨钱,去赈济卫辉府,就是建议朕从开封府调派粮食过去,好像这天都要塌下来了,可你们也不想想,若从大名、河间二府拨送粮食过去,这其中又得损耗多少,而如今朕虽连一粒米都没有拨给卫辉府,但是卫辉府却立刻恢复过来,原因就在于,朕将那些无能的知县都给撤走了,同时对郭淡是用人不疑。”

此话一出,可不能沉默了。

这就是颠倒黑白,是那些知县无能,还是你纵容潞王所为,你心里一点逼数都没有吗?

杨铭深立刻站出来道:“陛下,据老臣所知,郭淡所用之法,算不得巧妙,他只是花了不少钱,从当地大地主手里将粮食买了过来,倘若那些知县能够拿出这么多钱,那定是贪官。”

“是吗?”

万历笑道:“卿家又是否知道,其中一个大地主名叫薛舫,乃是贺知言的老丈人,也就是说,郭淡花钱从贺知言老丈人手中将粮食买来,然后接济百姓,不知卿家如何评价二者?”

杨铭深顿时支吾不语。

“朕又问你们,倘若郭淡能够早日抵达卫辉府,又有多少百姓避免受到伤害?”

万历缓缓站起身来,当肥宅站起来的时候,那是很恐怖的,话锋一转:“但是朕不怪那些读书人,朕也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做,因为他们并不知情,任谁听到朝廷委派一个商人去接管卫辉府,都会感到不理解的。朕气得就是你们,就是现在站在这里的人。”

“臣等有罪。”

群臣齐声道。

“你们当然有罪,这责任都在于你们。”

万历指了指他们:“那些读书人不理解,可是你们应该理解,也应该支持朝廷的决定,但是这期间有谁帮郭淡说过一句话,你们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阳奉阴违,差点就给卫辉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你们之前要追究潞王的责任,但你们现在干得事,与潞王所为,又有何分别?你们所做所为难道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吗?”

这成王败寇,既然郭淡赢了,那万历怎么说都有理,即便颠倒黑白,包庇潞王。

他们也只能受着。

如今要谁还说派郭淡去,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那也真的是强词夺理。

但如果他们无法反驳郭淡的所作所为,也就间接承认是那些知县无能。

事实胜于雄辩。

万历又是一声长叹:“不瞒你们,朕现在也非常困惑,一个拿自己的钱,去买粮食接济百姓的人,在外面被人骂的狗血淋头,而一群碌碌无为之人,却被人歌功颂德,你们口中的礼法,究竟是什么礼法?”

难受啊!

大臣们被万历说得非常难受。

这万历毕竟是张居正的学生,他绝不是昏庸无能,只不过他自己也是贪得无厌,自然也无法去约束别人,同时他面对大明朝的局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如今小弟给涨脸了,他自然要狠狠装回逼。

申时行知道再不出来说上两句,万历非得挖苦他们到死为止,立刻站出来道:“陛下,此事乃臣之过,臣乃首辅,却未及时站出来,支持朝廷的决定,还请陛下责罚。”

万历笑道:“朕哪敢责罚你们,你们不出声,无非就是顾及自己的名声,如今你们个个都深得人心,乃是百姓心中的英雄,朕若惩罚你们,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罢,这恶人就由朕来当吧!”

他坐了回去,面色严肃道:“关于贺知言等一干官员的辞呈,朕已经批了,另外,倘若郭淡能够做到,不但令卫辉府的百姓安居乐业,同时还缴齐税收,朕就继续将卫辉府承包于他,朕希望你们能够知耻而后勇,堂堂正正从郭淡手中赢回面子来。你们回去好好反省吧。”

言罢,他便起身离开了。

群臣在恭送万岁的同时,是长出一口气。

这种情况在万历一朝,可真是第一回,出奇的没有人跟万历争辩,言官们都成哑巴了,虽然他们都反对万历的决定。

因为他们这回还真是服气了,他们还真没有料到郭淡会这么狠,简直就是丧心病狂,虽然他们都知道,郭淡不是接济,而是花钱雇佣当地百姓干活,但不管怎么说,郭淡到底拿出这么多钱来买粮食,没有依靠朝廷,完全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卫辉府,而大部分大地主、士大夫都不曾掏出一粒米来。

他们是铁齿铜牙,但郭淡砸过来的可也是真金白银。

退出大殿的时候,大家也是非常沉默,什么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统统没有,就是静静的出得大殿。

因为张口就是丢人,没有别的。

虽然嘴上不说,但他们心里哪能不想。

不少大臣对郭淡是恨之入骨,因为郭淡这么做,无异于撕破了他们那虚伪的面具,满口仁义道德,但就是不愿出钱出力。

这一比较,伤害是暴增啊。

但同时也有些人,觉得该给与郭淡支持。

其中主要是以申时行为代表的内阁大臣,在这期间,内阁都是沉默的,他们还是有远见,有肚量的。

那牧场的成功,让他们觉得郭淡绝非是夸夸其谈之辈,是有些手段的。

他们觉得如果郭淡做到了,那当然是件好事,对国家对百姓都好,再多的赞美,也是应得的,但如果做不到,皇帝到时也无话可说。

只不过他们心里也没底,郭淡究竟能不能做到,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贸然得罪天下读书人,故而一直保持沉默。

但如今的话,情况又不一样了,郭淡确实稳定住局面,同时万历又因此训斥了他们,并且句句说到点上,这个决定是你们都已经同意的,但是你们个个都阳奉阴违,不给予郭淡支持。

这面子是相互给的,他们要再不知趣的话,可能都不需要递上辞呈。

而且他们也愿意支持郭淡。

但如果直接上奏表彰郭淡,这就太难看了,到时读书人又会认为,你们跟太监有什么区别,没有文人的傲骨,你们要支持,一早就支持,不能等到万历发飙了,你们就屈服了,如今大明的读书人可都是以批评皇帝为荣。

所以,这得不露声色才行,即表示支持郭淡,又要做到其他人无法说三道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