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变来的设备(1 / 2)
第二世界里,潘文的舰队回到赛格伊斯,为新船增配第二主机、警卫/工作机器人,修改舷号。
00936d的战斗力尤其是在依赖主炮进行的远距离攻防上,在同吨位舰中属于偏低的,而它又是船坞舰变种中的载机船坞舰,所以在参考了学员指挥团队提交的几个名字后,潘文选择了偏后勤的名字“海港号”。
像什么黄金号、海港号、胖墩号之类的破名字,在整个人类统治区里少说能扒拉出上百艘同名舰。单一词汇的大众化舰船名辨识度更高,更容易在自家舰队中进行分辨,至于重名是没有人管的,而且对于海盗们来说,舷号最主要的作用只是遮挡出厂序号。
出厂序号会泄露包括生产厂家、型号、工程批次,有的厂家甚至包含制造时间等进一步信息,由于各厂家造船厂性能侧重点不同,通过它,加上外观尺寸,几乎不需要做详细的调查就能大概判断出战斗力。海盗的地盘上缺啥都不会缺间谍,不做遮挡对间谍们来说也太方便了些。
按理海港号安排给多丽丝指挥,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舰队打击能力,也能为多丽丝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证,对此潘文也做过一些考量。决定迟一些为两名boss阶舰长安排大船,最主要还是不希望多丽丝产生过度膨胀。这无关于信任裂痕之类的事情,纯粹是潘文不想给任何手下造成舰队离了谁就不行了的错觉,一旦有类似的错觉,内部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也正是这个原因,多丽丝自脱离d21代理指挥官岗位后,就一直只是少尉一号的舰长,半年都没做过调动。
除了海港号的事情,本次回港还有个工作就是处置战利品。
因为新船最后还是得回到赛格伊斯加装第二主机,之前为了节省舰队跳跃带来的开支,并没有提前回来处置战利品,这其中就有一艘极品船。
这是艘莱特ad03型,也就是潘文舰队在d21对海盗反击战中损失的黑潮号差不多的型号。区别于b型a型,03型本体才是这型舰的完整版,换言之既b型a型都是阉_割版。如果拓雷斯顿工业联盟没有出现策略变化,03型本体是专供伊斯帝国的舰型。
03型的体量为20万吨,比b型高出11%,除基础的上甲板主炮,船底还多出一门可进行全角度射击的双联装八级能耗电子炮,另外拦截体系也比b型多出两门镭射炮,为配合更强的设备,它的引擎能量供应也比b型多出20亿焦/每秒。
这艘船是潘文舰队在mr241收获的唯一一艘护卫舰,战斗中它是第一个被超能炮扫过的护卫舰,妙的是它的回避方向与当时扫射方向一致,而超能炮本身也是**杀伤武器中子轨道炮,扫过后到最后它没有开炮也就一直没遭到后续打击,保存的比其他任何敌对护卫舰都完整。
当然莱特ad03的标准设备配置不管比ab型好多少,都改变不了它是艘中型护卫舰的事实,与那些最近几年列装,配备有两门主炮的重型护卫舰没得比。之所以说它是极品,因为在一周的设备清点与维修过程中,技师们发现它的设备几乎全部进行过升级!
莱特ad03是一款二十年前的舰型,但是这艘船上配备的都是全新设备,主炮、副炮都是精工级设备,引擎甚至是实验室型号!
要说泰坦重工与拓雷斯顿工业联盟两个大厂在造船方面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引擎了。
出于理念的不同,泰坦重工一项信奉一力降十会的原则,所有舰型采用的引擎体系一定是该引擎空间大小能装载的最大值,或接近最大值,说白了就是傻大黑_粗的一种体现,大了以后有个好处是维护难度会降低,也就服役周期的维护成本不会出现明显提高,反正是很实用的类型。
而拓雷斯顿工业联盟推出的舰船则主要考虑的是生产和购买成本,在其他性能不降的太离谱的前提下,引擎是战舰成本中的大项。引擎不给力,就无法支持主炮、拦截火力全开时为护盾快速充能,超空间跳跃也只能采用老式外部设备牵引式跳跃。但是因为外部设备牵引跳跃的方式只需要偏低的速度就能完成脱离动作,能耗稍微高点儿但节约了时间根本不算缺点,所以针对低战斗强度需求的客户,这家厂的战舰销量是不错的。
但是对于玩家来说,低烈度战斗支持力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只是帝国那边他们还只能从灰色渠道购入,选择不多才会有人买。
这艘莱特ad03的主人明显就受不了垃圾引擎造成的精神打击,现在上面配备的实验室型号竟然是连技师们都没见过的实验室型号,按金属铭牌上的性能指标,这台引擎的标准出力竟然有320亿焦耳!
320亿焦耳每秒的出力数据在银河时代不是个很高的值,特别是超空间跳跃这种按微秒计算却需要长时间蓄能的动作,其能量波形峰值再多十个零都有。但在量子引擎里,三百亿焦的级别已经是移动应用中非常好的了,潘文舰队中的卡姆x-vi标准出力也只是差不多的数值,但是想一想卡姆x-vi的引擎室空间容量有莱特ad03的二点五倍,就知道这台实验室级引擎有多值钱了!
船上没有专门的评估师,但是之前技师们给出的指标看,莱特ad03上这台实验室级引擎如果拿出来卖,至少12000星币才有的谈!
“能变钱真好啊!”这是潘文听到评估时内心的感慨。
早前潘文参与的实验室级装备磁能脉冲近防炮、黄金号装载的护盾增幅器,两者都属于技术验证型设备。这艘莱特ad03上的引擎却不一样,技术是成熟的,也不需要用到全精工级零件,只是因为材料的关系制造成本根本无法商业化,所以只有实验室才承接此类设备的制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