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原始道界(1 / 2)

加入书签

“隔空杀人?”

蟾老问道:“你要隔多远?”

“越远越好,比如隔绝一洲。”苏平估量道。

太古神界地域广袤浩大,23座神州彼此间隔极大,即便是神王境强者,都无法做到瞬移至另一处神州。

除非是提前布置神阵来传送。

“这么远的距离,即便是时空道圆满都无法办到,除非是通过原始道界来发动攻击,但这需要对道的领悟极深”

蟾老看了苏平一眼,道:“我需要先测验下你对道的理解,你还没领悟到属于自己的道心,不知道能否感知到原始道界。”

“麻烦前辈了。”苏平连忙道谢。

蟾老摆手表示不碍事,随后手指一点,触碰在苏平的额头上,刹那间,苏平感觉意识被牵引,脱离身体,对周遭天地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一条条规则在周围如游动的蜉虫,能清晰感知,除这些规则外,感知沉入到更加深邃的世界中,苏平感受到诸多大道,错综复杂,如海底的珊瑚般交织支撑着这个世界,延伸到无穷尽的深处,无法感知。

“你能看到原始道界么?”蟾老的声音响起。

苏平忽然想到利用心头精血,感受到的金乌始祖的世界,他眼前的世界顿时发生变化,那些错综的大道规则,忽然间收缩,眼前的世界变得灰蒙蒙,像古老的混沌,在这混沌的深处,有一条条脉络般的管道,延伸四处。

如果仔细感知,便会发现这些管道内,交织着众多大道。

这并非苏平从金乌始祖那里感受到的世界,通过对方所体验到的世界,更加深邃浩瀚,接近本源真实,甚至看到了大道深处,那一具具让苏平影响深刻,同时又极其感到惊悚恐怖的身影,那些身影中飘荡出的大道规则,就像腐烂的蛆虫。

“前辈,原始道界是什么样的?”苏平通过意识询问道,他不确定自己现在感知到的,是否就是原始道界。

“原始道界内包含众多大道,你能感知到一条条原始大道,延伸四方,这些原始大道内包含繁衍出的小道,我来带你体验一下。”

蟾老的话音落下,苏平感觉意识像划分成两部分一样,另一部分的感知中,忽然急速变化,从最平凡的普通人视野,迅速变化,变得感知灵敏,能看到空气中的诸多灰尘、微生物,再继续收缩,便看到了一条条规则大道。

随着视野拉升,最终,看到了一条条巨大管道般的大道,延伸四方。

“这就是原始道界。”蟾老说道:“当你的感知能够凌驾于这之上,就说明你本身的意识,已经触碰到了原始道界,能够以更纯粹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原来这就是”苏平松了口气,看来自己已经看到了。

“怎么样,跟你看到的是一样么?”蟾老问道。

苏平回答道:“多谢前辈,晚辈应该是能感受到原始大道。”

“确定么,我要传你的神术,没有达到原始大道的话,无论怎么钻研,都是无用功,而且也无法通过修行功法,来借此提升道的感悟,所以只能先提升大道的境界,再来修行功法。”蟾老说道。

苏平点头,“晚辈确定。”

很快,苏平脑海中的一部分意识如潮水般褪去,额头的触感脱离,苏平睁开了双眼,看到蟾老已经收回了自己的手指。

“你才刚成为道子,居然已经能感知到原始大道”蟾老眼神奇异地看着苏平,这只能说明,苏平在争夺道子时,还远未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你离感悟到自己的道心,已经不远了,以你现在对大道的理解和感知,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心。”蟾老说道。

一旦找到道心,苏平便相当于神皇境强者。

至于境界,随时都能一跃突破。

放眼整个太古神界,神皇境强者也是极其罕见的存在,祖神不出,神皇治世,在任何地方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听到蟾老的话,苏平不置可否,实际上他愿意的话,现在就能凝聚金乌始祖赐予的三颗道心中的一种。

“我能看到原始道界,还是金乌始祖的帮助,通过他所看到的世界,让我对大道的感知进一步提升了,只可惜,凭我现在的力量,还无法通过自己的感知,来窥见到金乌始祖所看到的那个世界深度”

苏平心中对金乌一族,一直心存感激。

“在三位道子中,你是第二位踏入原始道界的存在,本以为至少还需要几千年左右,你才能达到,看来我们都小觑你了,当真是一鸣惊人。”蟾老发出感叹,苏平的表现可谓是横空出世,先前并不起眼,陡然间崛起,进入他们的视野后,一发不可收拾。

“另一位是?”苏平好奇。

“就是那位从未被替代过的道子,千红道子,她其实已经能凝炼出属于自己的道心了,只是她在挑。”蟾老语出惊人,笑吟吟地看着苏平,“当初还好你听话,没有挑选她,否则落败是肯定的,毕竟她已经算是半个神皇了。”

苏平怔住,他依稀还记得那两位道子的模样,一男一女,没想到那位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女子,居然这么厉害。

反观另一位看上去有些酷拽的神魔道子,似乎相对薄弱了。

“当初没跟你提到这事,也是因为你当时还没成为道子,虽然我跟人族的交情不错,但这终归是道子的隐秘,不可轻易透露。”蟾老解释道,怕苏平误会,心生间隙。

苏平连忙摇头,道:“前辈已经帮晚辈大忙了,给了晚辈很多提醒。”

蟾老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道:“好在你并非像其他的妖孽那样,骄狂执着,一意孤心,需知过刚易折,真正的锋芒不需要处处显露,而在于宝剑藏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