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 说好的倾家荡产呢(2 / 2)
可惜他贷款这么多,苏联方面不会同意。
而这样大的数额,国内军方肯定不敢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如同谢凯猜想的,刚说完,李明山就阴沉脸反驳他:“苏联提供贷款,我们也得偿还。这么庞大的金额,光利息每年都难以承受。提供轻工业产品,这些轻工业产品在国内难道不用支付?所有成本都得我们承担啊!”
军方现在每年的经费根本就承担不起。
财政部绝对不可能批准这样大规模的技术交易的。
财政部每年的钱,都向经济领域重点偏斜,军方想要多一点都没可能。
龙耀华看着谢凯,叹了一口气,“财政部恨不得把所有军费都砍了,投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大……全国到处都需要钱。之前国家提出重点发展的航天科技,财政部也不愿意多批钱。还问航天部门要钱的领导们,去太空,去月球,能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收益……”
对于财政部来说,不找他们要钱,各个部门跟他们关系都好处。
反正现在国际环境又不可能打仗。
生产各种武器装备对财政部来说,那都是浪费。
投资国内基础设施,能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更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军事项目投资,根本带不来经济的增长。
苏联疯狂搞军事科技,最终把整个国家经济都玩崩溃了。
谢凯自然知道财政部什么态度,回来就找龙耀华他们,就是没有指望财政部能支持这样的交易。
100亿卢布,可是400多亿软妹币。
问财政部要,还不如要了财政部那些大佬们的命。
“首长,除了组织大批量轻工业产品需要的资金,负担并不是太多。供应苏联的产品,可以为国内轻工业领域带来更大市场,带动更多的生产……”
只要说到钱,汪贵林就极其不满。
这次要上百亿美元,整个404全部资金都没这么多,从哪里去调集这么一大笔钱?
见谢凯说的轻松,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从国内组织轻工业产品,不需要投入成本?这么庞大的资金,每年得组织多少产品?”
谢凯见大佬们反应激烈,连说倾家荡产的郑宇成也沉默不语。
按照老家伙的性格,会不顾一切阻拦拍着桌子说必须搞回来。
现在他不说话,可见这么大数额的在老家伙眼中,也是还不起的。
谢凯这会没再说钱的事,转而问大佬们:“首长们,对苏联人的安-124大家有什么想法?苏联最大的飞机不是安-124,而是安-225,最大起飞重量640吨,体型比安-124还要庞大……从巴黎到乌克兰,我乘坐那飞机过去的。在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制造工厂里,也看到了那一架尚未生产完工的安-225。”
他突然又把话题拉回安-124跟安-225,大佬们不由疑惑。
“国内航空制造实力,差得太远。只有引进安-22的生产技术,才能加快国内发展,缩短跟国际技术的差距……”
谢凯的话,所有人都清楚,可这需要砸入海量资金。
资金,中国最缺的。
军方拿不出来。
财政部也不批如此庞大的资金来引进。
从银行贷款?
哪个银行敢贷款这么多?
目前国内担心经济过热,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执行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贷款不容易。
“那就引进安-22技术!”郑宇成说道。
其他人都是这样的心思。
完全可以只引进安-22,用于提升国内航空制造的实力。
在没有经费情况下,全方位引进所有技术,并不合适。
“只是安-22吗?基辅级航母虽然落后,对国内航母却有巨大作用,甚至对万吨大驱的设计,也有很大参考意义。苏联人在航母设计走的路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航母自身拥有非常强大防御能力跟进攻能力。西方航母需要庞大的护卫舰队,才能出海行动。对海军来说,苏联航母的发展模式是比较合适,也是比较节省经费的。”
“那就引进他们的航母技术……”
郑宇成有些底气不足了。
引进安-22这样的战略飞机,再引进航母技术,已经占整个技术清单的大头了。
“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呢?我们的防空导弹系统,不仅性能不足,系统也落后。我们虽然开发出了的飞盾-359,那不过是近程防御系统,目前正向中远程方向发展,没有任何经验,现在的研究进度大家都知道……”
飞盾-359防空导弹系统要进一步发展,不容易。
虽说有反击1号,反击2号的研发基础,可当年反击系列本来就没有成功,加上都是六十年代的技术,太落后,并且没有多大参考意义。
苏联的萨姆-125,萨姆-200这样的防空导弹系统,虽然同样性能比较落后,却比国内先进了十多二十年。
所有人沉默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