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不识君面。(1 / 2)
话音一落,小和尚猛地抬头,盯着顾夕瞧。
旁人或许未察,但坐在小和尚身边的张曦,却看得清清楚楚,那目光,没有了往日的空洞无物,有了神采,有了情绪,也有了生气。
甚至比以往,望向张曦的目光,还要浓烈一些。
像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了。
此刻,张曦心头有一股强烈的冲动,要不是地方不对,她都能跑到讲台上去,拽着竺法师的衣襟,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阿傻已经开了灵窍?
眼下的场景不合适,况且,张曦还记着她此行的目的。
于是放下心中那股强烈的情绪波动,和话唠顾夕很快就搭上了话,哪怕相差四岁,但因着那一辈子里的记忆,张曦对顾夕多多少少,还有几分了解。
“……你姓顾,那你认识顾跋吗?”几句话下来,张曦就把话题往未来阿公顾跋身上扯。
“那是我大伯,不过他一家子不在洛京,在江南道上任县令,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你是怎么知道我大伯父的?”
“我刚见过他写的捕蛇论。”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在宫里。”
张曦刻意压低了声音,瞧着杜氏状似不在意地看向前方,但两只耳朵竖了起来,张曦身子往左凑了过去,和顾夕咬着耳朵道:“因为他的捕蛇论,他上司很常识他,要提拔他,娘娘倒觉得不值得提。”
“只是他的上司替他表了几次功,娘娘瞧着都有点动容了。”
张曦口龄清晰,杜氏几乎把话听了个囫囵。
提拨,听到提拔二字,她的一颗心悬了起来,可不能让大伯子得到提拨,大伯子顾跋如今是正七品,一旦提拨,就与自家夫君平级。
又有上司赏识,前程可期。
如此一来,无论阿公,或是族里,之前朝夫君倾斜的资源,必定会让大伯子分了去,当年,大伯子违阿公阿家之命,娶了庶族女为妻,阿公愤怒之下,才把长子放逐出洛京。
经过了这么多年,再大的气,都消得无影无踪。
而且据说,因江南道上瘴疠横行,大伯子的长子出生后,身体一直不好,阿公和阿家,早就已经心软了,只是拉不下脸来,大伯子又是个硬气的人。
至今没有说过一句软话。
双方就这么一直僵持着。
杜氏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夫君,当年,趁着阿公大怒之时,向延尉署告了大伯子的不孝。
大魏以教治天下,一旦背上不孝之名,可以说断绝仕途,升迁无望。
为此,夫君虽是次子,这些年,却为自己争取了最好的资源。
只是官位一直未有升迁,族中早就已经有意见了,在这种时候,可不能让大伯子冒头,她更不愿意,与一个寒门女子做妯娌。
得赶紧把这件事告诉夫君才行。
杜氏想到这,便有些坐不住,瞅着中场歇息的机会,急匆匆就带着女儿回家。
张曦托着下巴,心满意足地目送杜氏离开,希望顾二叔和顾二婶两人能给力一点。
阻止人升迁的最好法子,莫过于逼人辞官。
杜氏走了,张曦也没打算多待,转头对小和尚说道:“走,阿傻,我们回禅室。”说着起了身,拉着小和尚出了法堂。
顾夕身为话唠,不但话多,而且还口无遮拦,说到起兴时,什么都往外走。
张曦从她嘴里,也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只是有一点,张曦不愿意相信。
顾夕说,她二堂兄从小身体不好,是个病秧子,还说他娘胎里带了病。
这与她的记忆有出入。
在那一辈子里,阿顾虽是算不上精壮,但身体康健,与病殃子相差甚远。
所谓关心则乱。
短短的几句话,却已足够张曦担心了,眼下没法证实,只能等阿顾回京后再说,洛京的名医,除了御医署的周典御,较为有名的,便是竺法师。
当然,相比于阿顾身体不好的传言,张曦更希望,顾夕是骗人的话,不是真的。
天黑时分,得到竺法师的经诞课结束后,张曦便拉着小和尚去找竺法师,“阿傻,你跟我来。”
急忙忙地往竺法师的禅室跑去。
“法师,你给阿傻瞧瞧,他是不是开了灵窍?”一脚踏进禅室,张曦就叫嚷开了。
“阿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