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端午节在亚田南路(2 / 2)

加入书签

“你去找张红芳,让她安排一下,先在那边干着。”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钱递给刘朝晖。

“平时对你们关心不够,你看我这老板做的很不称职。”

“老板我不能要你钱,你帮我安排未婚妻工作我已经千恩万谢了,这钱是万万不能拿。”刘朝晖涨红着脸,将钱放在办公桌上。

这老实人要是蒋秋鸣早就揣进口袋跑了,不能造成施舍的味道,胡文楷看着刘朝晖微笑着。

“钱这玩意就这回事,放在我手头也花不出去,你结婚急需,算我赞助你的。你要是不肯要,你未婚妻的工作就算了。你是有心拒绝我,快点装口袋里我还有事,今天就不和你多说了。”

最终刘朝晖将钱小心的揣进口袋,往外走去转过身又鞠了一躬。胡文楷气不打一处来举起烟盒要砸过去,刘朝晖飞快的带上门跑了。

找来胡斌询问老皮特战斗机研制的怎么样,胡斌也不太了解,只是听说遇到不少难题,主要是飞机上发动机的两级两速的机械增压器不稳定,液冷V-12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能仿制出来已经不简单了,即使天汾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机床、液压设备和新材料但要很短时间造出液冷V-12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也是很艰难的。

两级两速的机械增压器工作原理是双速增压器可以让飞行员根据高度(气压)改变叶轮的速度:在5500米或以上,飞行员可以转到高速传动(完全增压),以增加压缩;低于5500米时,则转到低速传动(普通增压),这样会减少发动机功率的消耗。如此一来,在不同高度也能够提供更大的动力,发动机性能显著提升,功率大大增加。

增压器两速两阶段,升压自动链接到油门,后冷却器之间的第二阶段和发动机冷却剂空气压力,胡文楷在纸上画着增压器的结构图。胡斌一知半解站在旁边看着,小声说:“老板。老皮特带领几十人团队搞什么全铝发动机,说采用铸铁套缸工艺解决气缸内的化学腐蚀和摩擦系数偏大。”

头也没有抬,老皮特有点走火入魔了,全铝发动机只是他无意之中谈起的,现在条件即使研制出来也很难成批量生产。将绘制好的增压器图纸交给胡斌说:“让老皮特全力攻克这款飞机各项难题,有困难就找我,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停顿下来。”

野马战斗机急需早点出世,很快日本人会研制出战斗机,到时候麻雀飞机上天就是靶子。野马战斗机是用来护航和打击近岸水面船只用的。按现在科技至少可以用到1940年,喷气式飞机按历史走向是1944年末才会出现。

胡斌管理亚田南路工厂可圈可点,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硬生生的将电动机液压机改造为手摇式液压机,别看这改造直接方便了无电力供应的野外作业,东欧、苏俄订单如雪片一样过来。机床改造现在是一绝,只要对方提出要求他们八九不离十的能生产出来。最关键的机床刀具发展为几十个不同品种,很多刀具材料是亚田南路工厂研制出来的。

让胡文楷最高兴的事,坐落在上海县的电子研究中心已经拿出简单显示器雏形,这就意味着雷达很快会诞生出来。鸡窝简陋导航系统居然引起美国那边的热捧,伍仟多美元一套销售出去二十几套。

原理很简单,越是靠近机场里鸡窝装置近,飞机里的接收仪器发出的声响就越响,反之声音就会变小。每个鸡窝的频率是不一样,需要去那个机场只需将飞机上接收器频率调到对应波段上。

等北方事情处理完毕,准备开通上海至南通,上海至南京的航线,先进的技术如果不应用在民用所需上是得不到发展的。麻雀飞机战事结束总不能停在机库里生锈,徐州那边也必须通航,人员流动起来思想才会流动。

下午梁启超从南京返回上海,卢永祥被王瑚挽留在南京做客会友,明天直接从南京坐火车去徐州会见张作相。电话找到亚田南路工厂晚上要胡文楷请吃饭介绍几个人给他认识,胡文楷一听就乐了。那是什么别人是徐大诗人还有胡适。自己想起来徐大诗人是梁启超的学生,难道徐志摩从英国回来了,这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轻轻的来了。

反正是请客不如一起聚餐吃一顿了,规模搞大一点算是送卡罗塔、王长慧去美国。拿起电话让老伊在长沙饭店订两张桌子,列了一串名单给老伊让他通知。

脑袋里千头万绪,一会想到南京张静江在那边将城市建的怎么样,一会想到杭州的戴季陶,一会想到安徽的韩晓军扫除土豪劣绅到那一步了,最后居然想到美香会不会因为情报有误而遭到日本国内的处罚。双手抓住头发,头左右摇摆着不能再这么想下去了,该问的就问,暂时顾不来的就不要再想。

他有个长处适时会调节自己情绪,让杂乱的思绪慢慢平息下来,一年半时间需要将钢铁产量上到三百万吨以上,三个省需要完全消化掉,现在充其量只是完全消化掉三分之二江苏。部队是重中之重,行政上可以放权让手下去管理,但部队和公司必须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上。三个省伍万训练有素的兵力足够用于防御周边的各路军阀,现在短板是海军。

海军是烧钱的军种,自己投入下去至少上百万了也就那几艘能够拿出手的战舰,水兵也就刚过一千三百人。按他想法到23年底三千吨以上驱逐舰能有六条,一艘自己建造的航空母舰完工,十艘潜艇,几十艘小型沿岸炮艇和*艇可以勉勉强强能够应付日本人。

空军打算到23年底后世的野马战斗机能生产出五十架足够用了,三五年以前不准备大规模扩军,将有限的财力投入生产中,用经济将日本拖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