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商业布局(1 / 2)
其实张凡心里非常清楚,雅兰堂很快就会到一个瓶颈期。
原因主要有好几个方面。
一、市场的消费能力有限,也就是说,还有许多老百姓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哪来的钱买这些生活用品?
也许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
但对于大明朝的不少老百姓来说,吃饱饭才是头等大事。
所以啊,别看大明朝有2亿人,真正能消费的起的太少太少。
二、受到基础建设的制约。
为什么这么说?
记住一句话就行了:交通体系是商业的大动脉。
三、原材料的制约。
例如卫生纸木浆、竹浆、草浆等等,你需要木头,需要组织人去砍,去抗,去装载。
你要清楚,古代没有大货车,无法实现规模化的装卸。
四、民间的竞争对手很快就会冒出来。
一个赚钱的生意,大片的蓝海市场,民间商人又不是傻子。
明末的南方可是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的。
所以,即便是皇帝,即便是朝廷要做生意,也面临着竞争问题。
总不能皇帝一道指令不让民间做吧?
那不可能!
从本质来说,张凡搞这些,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扶持产业,发展商业,打通产业链,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
如果有更多的民间商人愿意加入进来,这是好事。
更何况,真正赚钱的不是这些。
真正赚钱的是最基础的材料和能源。
例如矿山、土地等等。
只是现在因为产业链落后,商人对矿山和土地没有需求,等张凡将产业都拉起来后,那些山啊,那些地啊,不就有了经济价值了么?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让曹化淳说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些吗?
当然不是。
曹化淳说的很细,也说了这四点。
可崇祯认为这四点并非主要的问题。
曹化淳说的简单清晰且明了:“其实有许多人愿意购买香皂,但是银子实在无法满足。”
“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大大制约了许多人的购买。”
“现在北京城已经开始普及银钞,最小面额的是1文钱的,我们每一个香皂售卖30文钱,北京城的人可以直接拿出30文钱购买。”
“但是苏州城的便不能了,目前除了北京城,几乎所有地方的雅兰堂都必须准备许多称,要非常精确称出银子的多少,有的碎银子非常麻烦,例如50文的碎银子,他要买一个,找回给他20文,零钱许多时候是不足的。”
“南直隶尚且好许多,有不少人一出手就买一个整数,可开封府、江陵城,已经受到这方面影响太大。”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商品流通中货币标准化的问题。
古代当然有方圆铜钱,可是方圆铜钱也不够啊。
以前只有北京城有雅兰堂的时候还好说,可以慢慢对付着,现在慢慢铺开了,扩大了,问题就集中爆发了。
不仅如此,大明朝的许多银子是集中在东南的。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隆庆开关,吃大航海时代的红利。
欧洲在美洲发现大量白银,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大明,不过大多数集中在东南。
这也是东南最富庶的原因。
但是中部、西部和西北不少省的地区,其实都是以物换物。
大明朝在历史上最大的短板就是金融,皇帝和大臣,在朝堂上没有一个会玩金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