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第518章 :内忧外患(1 / 2)

加入书签

按照马教授给出的规划,首期工程连养殖、屠宰场和冷库在内,不过占了百十亩地,其余的大片土地就这样任其荒芜下去,未免显得有些浪费。

农村出身的邵兵就想了个主意,征得了杨昆、徐丽娅的同意之后,以投资商也就是徐丽娅名下的邺河市丽都餐饮公司的名义,和周边的村民签订了一份免费承包协议,由其分片建起蔬菜大棚,收获的反季节蔬菜则全部由昆朋餐饮公司包购,将大片荒地有效地利用起来,一来补充店里食材所需,二来可以跟当地村民搞好关系。

同时,考虑到市区主营的水煮鱼、酸菜鱼火锅对鲤鱼、鲶鱼、河虾之类的水产品需求较大,杨昆又授意邵兵代自己出面,到地势低洼、多湖、水产养殖业发达的广宗镇一带考察了一番,和几家大型水产养殖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另外,虽然养殖场的基础框架还只存在于蓝图上,不过相应的引种工作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了。

经过马教授从中牵线搭桥,杨昆亲自出面,和邻省一家大型牧业种畜场签订了引种合同,准备一次性引进优种小尾寒羊400只,鲁西黄牛150头。

作为该省唯一一家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正规养殖场,该种畜场的收费比一般的育种场要高一些,不过该场可以出具正规的全国通用检疫、运输手续和畜禽合格证,同时提供专车运送、承担运输途中的伤、残损失、以及免费的定期接种疫苗等服务,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育种问题带来的商业纠纷。

对于杨昆这个门外汉来说,也乐于多花点钱买个放心。

和正规企业打交道还有另外一点好处,就是凭借和该场合订的引种合同,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养殖补贴政策,400只羊的引种规模正好达到最高补贴标准,仅此一项,便可以节省近10万元的开销。

以上种种举措综合到一起,自给自足的产业模式已初见雏形。

紧锣密鼓地筹建养殖配送基地的同时,杨昆也一直和胡志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胡志高的经营理念和杨昆有些相似,就是尽可能地压缩在产品研发、测试方面的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市场运营上面来,但对于一家从零开始的新企业来说,产品研发的相关技术力量和软硬件投入又是必不可少的。

请陈胜试着搞了几天编程之后,胡志高意识到,对于这门全新的技术应用来说,陈胜的水平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半个专业人士,而他自己在技校学来的那点电子理论则根本不够看,相凭借自身的研发力量拿出样品,没有小半年根本不可能。

于是,依照上次和杨昆通话时达成的共识,胡志高带着陈胜踏上了飞往徽省庐阳市的飞机,找到万燕公司所在地,挥舞着支票簿,开始和该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私下接触。

此时的万燕,正处于忧患交加的生死关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