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第950章 :敲山震虎(1 / 2)

加入书签

岳援朝的建议和杨建军的想法差不多,就是绕过县电力局,直接把工作做到市甚至省一级部门。

李明义的想法更加天马行空:“名阳村再过去一点就是沙店市,那边的招商政策可比咱们县灵活、优惠得多,沙河的水文状况也比名阳河更适宜排污,为什么不把电镀中心建到沙店呢?”

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他的建议和杨昆当初为了绕开上牌的麻烦,而把农用车专营开到沙店的做法简直如出一辙。

作为相距不过数公里之遥的一对老邻居,沙店自撤县建市至今不过六、七年,得益于该市领导层大刀阔斧的改革,其GDP增长速度、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等各方面指标均远超易阳,论起招商引资的力度、观念开放的程度,更是令易阳望尘莫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批原属易阳,却被各公职部门吃拿卡要得难以为继的小玻璃厂,迁址到了沙店之后,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大力扶持下,短短几年功夫,就发展出十几家大型、超大型企业,年缴利税数以亿计,沙店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玻璃之乡”。

另外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沙店当小姐都比在易阳混得好”。

假如杨昆肯采纳李明义的建议,将电镀中心项目设在沙店,作为易阳标准件行业的关联产业,毫无疑问会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到时别说电费了,税收、工商管理、安全监督、环保评估等方面也会得到极大的优惠幅度。

至于名阳河滩上那块已经征好的地,守着标准件市场,随便建点厂房、仓库,根本不愁租赁。

然而,这种做法却有悖于杨昆的初衷。

那天在名阳大桥上,他和陈树德所说的那番话,字字发自肺腑,毫无半点矫情做作的成分。

生意做到他现在这个份上,虽然离“富则兼济天下”的层次还差得很远,却也想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好事,为后世子孙保留一方净土。

当然,要是能既做好事,又不耽误挣钱,那就更完美了,只可惜某些头脑僵化、只顾一已私利的家伙不肯给他这个机会。

别人不给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机会。

慎重考虑了几分钟之后,杨昆决定同时采纳这两位的建议,分别和邺河市及沙店市的供电部门联系。

理论上说,要疏通供电部门的关系,请谢援朝等精通行业规则的人士出面无疑最具效率,但考虑到这两位身为易阳县电力局的干部,帮他出谋划策已经够得上“吃里扒外”了,再请人家帮忙跑项目,简直就是在拿人的职业生涯开玩笑,所以杨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另行安排人选来负责该项公关任务。

表面上看,同时公关两头的目的在于东方不亮西方亮,哪边亮了算哪边,但实际上,杨昆的真实意图,是想借此方式向易阳县领导层和供电部门施压:别以为陈书记调走了,昆哥就可以任你们搓圆捏扁了,少了权力的支持,哥还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呢!

或许你们不会在乎一家投资不过百万的电镀中心的最终归属,那么,投资数千万的轧钢厂呢,你们也敢说不在乎?

投资过亿的炼钢和高炉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