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风雪千里行(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大家对陈玉另眼相看,但冷静的人还是有的。

英王在琢磨了陈玉的战略之后,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你这个方略,乍看起来似乎不错,可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说,辽东和洛阳相隔千里,通讯断绝,互相之间怎么配合?”

这是古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想要两个相隔千里的战场配合无间,实在是强人所难,根本就无法做到。

可英王的质疑根本就难不倒陈玉,他早就想的清楚了。

“又何必互相配合的?辽东和洛阳,各打各的就行。洛阳这边的最重要的宗旨,就是拖住叛军主力,不给他们回援。如果能够抓到战机,一举击溃叛军,也可是直接动手。辽东方面的目标则是攻破榆关,横扫河北,摧毁梁氏的根基。双方的作战目标并不相同。”

这个回答很好,得到了英王的承认。不过他的问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那好,我再问你,辽东远在千里之外,大军的补给怎么办?没有粮草,数万大军要饿死吗?”

陈玉的办法滴水不漏。

“辽东本地应当有一定的储备,足以支应一段时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高丽征粮。”

这个时候的朝鲜半岛,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一样,一直奉中原为宗主国,而且始终忠心不二。

别说是从高丽征粮了,就是让高丽出兵助战,高丽也会答应。

后勤的问题也被陈玉想到了,英王对他的面面俱到更加欣赏了。

“你的诸般设想可谓很全面,可是你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动用了数万的大军,万一没有攻破榆关怎么办?”

在座的都清楚榆关的雄伟险峻,一关足挡百万兵。假如被这座雄关挡住了脚步,那么整体的策略就失败了。

到时候朝廷耗费无数,没有取得效果,局面很可能直接崩坏。

听到英王的设想,很多人都不禁流出了冷汗,不敢去想这种状况的发生。

唯独陈玉的自信始终不改。

“学生有万全的把握,一定能够攻破榆关。而且我们攻榆关,又不是强攻,而是突袭,相信叛军的准备不一定充足。再一个,就算攻不下榆关,我们换条路线就是了。”

随后,他又指向了喜峰口、临榆(今秦皇岛)、唐山、武清(今天津)、沧州、山东等地,说出了让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惊奇的办法来。

“如果无法越过长城一线,我大军可以在高丽水军和江南水师的接应下,从这些地点任意登陆。叛军军力有限,能把这些地方全都守住吗?只要我们登陆了,就等于是插入敌人背后的一把利刃。届时叛军自顾不暇,失败已经必不可免。”

这个时代的人哪懂得海军登陆作战啊?

看着陈玉画出来的一条条的行动路线,脑子里全都乱哄哄的。

大家都不禁把自己当做了叛军一方,想象着如果是自己面对陈玉的策略该如何应对。

可不管怎么想,看着那一大片平坦的海岸线,却全都沉默了。

守不住,不可能守得住的。

只要有水师的支援,西凉骑兵和辽东骑兵就可以为所欲为。

届时本方的防御将处处是漏洞,而且华北大地一片坦途,根本就无法阻止骑兵的穿插包抄,会被各个击破的。

最要命的是,洛阳方向的朝廷大军已经提供了足够大的压力,叛军能不能顶住都尚未可知呢。

英王、秦王和罗秀峰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均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喜和认可。

英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陈玉,你的策略可以说非常的巧妙,让本王大开眼界。只是西凉骑兵和辽东军队互不统属,该怎么配合作战,你想过没有?”

陈玉沉思一番,迅速想到了办法。

“如果想要西凉军队和辽东军队紧密配合,那么就需要有足够份量的人坐镇指挥才行。学生以为,可让秦王殿下奔赴辽东,来统一指挥作战。”

他这个提议一出来,所有人就会心一笑。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次的平叛,最艰难的硬骨头都在虎牢关和山东方面。河北等地,叛军已经没有多少力量了。

陈玉提议让秦王北上去指挥作战,届时辽东方面突飞猛进,战绩彪炳,全都会化为秦王的声望。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乾丰帝派秦王来参与平叛,就是给他增添人望的。所以尽管很眼馋莫大的战功,但还是纷纷同意,让秦王去辽东。

英王见大家都一致赞同,便下定了决心。

“那好,秦王,我任命你为辽东军略指挥使,负责指挥辽东、西凉军队的作战。虎符、帅旗立刻赶制,马上就会送入到你的手中。我再给你三百骑兵,你即刻启程,赶赴辽东。”

听到自己可以独当一面,秦王也是振奋不已。

不过他还记得这是谁的功劳,赶紧道:“王叔,我去辽东没有问题,不过陈玉要跟着我。诸般方略都是他的主意,有他在身边,小侄就没有任何顾虑了。”

英王看着陈玉,笑问道:“陈玉,此去辽东,千里奔波,风雪漫漫,你可敢否?”

陈玉肃然起身,拱手行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