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眼见为实(4)(1 / 2)

加入书签

范景文带着吴伟业和闫子章来到浙江的消息,苏天成早就知道了,他也清楚范景文等人起来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说范景文尚未从京城出发的时候,苏天成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争取到范景文,让范景文为自己做事情。

历史上的范景文,名气是很大的,众所周知的二不尚书,就是从范景文的所作所为以及一副对联之中出来的,范景文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在朝中为官的时候,不依附魏忠贤,也不依附东林党,有着自身的认识,而且为官清廉,曾经带领军队征伐,秋毫无犯,在掌握了权力之后,范景文曾经做出来一副对联:不受嘱,不受赠,心底无私可放手;勤为民,勤为国,衙前有鼓便知情。这样的一副对联,既是表达出来自身的政治愿望,也是告诫那些准备找他办事的人,自己是不会徇私情的。

这一次朱由检解散了原来的内阁,任命了全新的内阁大臣,这些内阁大臣之中,苏天成唯独看得上范景文,至于说其余人,他都不是很在乎。

可范景文这样的人,也有着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很多读书人都有的问题:愚忠,这类人自身非常的清廉,也懂得如何的署理政务,可他们不会把握时代进步的脉络,有些固守常规,说的不客气一些,就有些像是睁眼瞎。面对这类的官吏,苏天成是区别对待的,譬如说杨嗣昌和范景文等等的人物,尽最大的力量去争取。就算是争取不到,也不能够让这些人为朝廷所用。但对有些人就不一定了,譬如说钱谦益这类的大儒,苏天成是绝对不会去争取的,甚至这些人主动投靠,他也不会重用。

范景文出发之后,其实就被苏天成派出的人秘密跟踪了,一方面保证范景文等人的安全,一方面掌握他们的行踪。范景文身为内阁大学士,能够轻车简从,不要什么护卫,径直从京城出发,这表现了范景文的清廉,但也说明了范景文不受待见了。

苏天成来到了浙江之后,控制了江宁营的有关行动。若是按照在福建的那种做法,说不定江宁营已经占领了浙江所有的地方,准备着进攻南直隶了,可苏天成的重点已经开始转移了,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刘泽清,必须要连根拔除刘泽清带领的十万大军。

四万江宁营对阵十万人。数字上面的悬殊是很大的,但苏天成有着充足的信心,从战斗力方面来说,两者之间的差别太大了,估计这场战斗。不会存在太大的悬念。可苏天成本人这样想,他不会允许诸多的江宁营将士这样想。轻敌的思想是绝不能够有的,藐视对手和轻视对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可以鼓舞士气,迸发出来一往无前的气势,后者有可能遭遇到失败,出现马失前蹄的意外。

刘泽清率领的十万大军,开始在嘉兴、湖州以及杭州等地鱼肉百姓,这些情况,一一被渠清泽和刘铁汉等人侦查到了,可以说这些地方的百姓,已经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苏天成马上就要将浙江全省纳入到管控之中,刘泽清的这些作为,其实是在破坏浙江的基础,特别是湖州等地,是遭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若是被刘泽清彻底毁掉了,将来要恢复元气,还是要花费一切气力的。

所以苏天成已经开始做出来了相应的部署,江宁营在绍兴集结,准备在三月初进攻嘉兴,一举剿灭刘泽清率领的大军。

就在这个时候,范景文、吴伟业和闫子章等人,进入了绍兴府管辖的地界了。

苏天成亲自到萧山县城等候,他也要第一时间见到范景文等人。

来到萧山之后,范景文发现情况不一样了,这里已经能够看见披坚执锐的军士了。

一路上的情形,已经令范景文不愿意做过多的停留了,绍兴地界的情况很是平稳,尽管不断有老百姓涌入到绍兴府所辖的地界,但没有人阻拦,沿途也能够看见一些零星的军士,这些军士尽管是大明军队的装束,但范景文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这些就是江宁营的军士。

范景文曾经带领军队征伐,对于军队秋毫无犯的概念,是熟悉的,军队是最不好管理的,也是最好管理的,主要还是看将帅是什么要求和什么表现,将帅做出来了榜样,军队就非常好管理,下面的军士会完全按照要求来做事,会畏惧军纪军规,可将帅若是对下面的人不管不问,那么军士就什么事情都敢做的。

看见这些江宁营的军士,范景文有一丝熟悉的感觉,至少他表面上看见的,这些军士是绝对不骚扰百姓的,也不存在随意检查的情况,有些时候,因为官道上面的行人太多太拥挤,这些军士还会站出来主动维持秩序。

真正触动范景文内心的,还是他亲眼看见的发生在官道上的一件事情。

大量的行人拥挤官道,马车、骡车和行人挤在一起,眼看着都有些走不动了,对面来了一队骑马的军士,看样子是去执行什么任务的,官道上的行人看见了军士,更加的惊慌,开始不自觉的躲避,可哪里能够躲得开,就在这个时候,为首的骑马军士主动下马了,看来是一名军官,他下马之后,其余骑马的军士也下马了,这些军士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疏通拥挤的官道,要求老人女人小孩乘坐的马车和骡车首先经过,接下来才是那些青壮,因为有人维持秩序了,拥挤的官道很快被疏通了。

范景文就在这一群人之中,他仔细观察了这些军士,看看军士是不是有做样子的表现,按说军情紧急,没有给老百姓让路的道理,可一直观察到官道被疏通,也没有看见这些军士有不耐烦的表现,脸上出现的神情是泰然的。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江宁营将士是真正将尊重百姓、将百姓视作衣服父母的教导,贯彻到每一个军士的心里去了,要不然不可能做出来这样的选择,纵观大明所有的军队,没有谁能够做到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