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其一生玩聊斋(1 / 2)
提到蒲松龄人们都不会陌生。他在《聊斋志异》这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精彩的狐仙鬼怪形象。最近就常听到一句流行语:“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可见这聊斋和聊斋里的狐狸们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蒲松龄的山东老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就说自己是读《聊斋》长大的,连小说《红高粱》里“我奶奶”的形象也是从《聊斋》中得到的灵感。
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家留下画像的并不多,而蒲松龄传世的唯一一幅肖像画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收藏在山东淄博的蒲松龄纪念馆。画中的蒲松龄身着清代官服,头戴红顶官帽,左手拈须, 坦然端坐在椅上。这幅画像是蒲松龄74岁那一年,他的儿子蒲筠请江南名画家朱湘麟绘制的。
这幅画十分传神,但有一点却让人疑惑。你看画像中的蒲松龄身穿官服,头戴官帽,但是据专家考证,蒲松龄一辈子都没什么官运,只是靠当个私塾先生维持生计。那画中的他又为什么要穿官服呢?其实啊,蒲松龄身上的这套衣服叫做贡生服。所谓贡生指的是明清两代秀才中成绩优异、可以到京师的国子监继续深造的人。至于蒲松龄为什么要穿贡生服,那就跟他一辈子未能实现的梦想密切相关了。
蒲松龄19岁就考取了秀才,而且还是第一名。可是这秀才只是科举制度中入门级的功名,你还得继续往上攻关,考举人,考进士。然而这蒲秀才的考试之路真是“霉”到极点,屡考屡败,屡败屡考。开始可能是水平不够,到后来呢,把这心理素质也搞坏了。比如说吧, 48岁那年他又参加考试,感觉文章写得很顺手,“唰唰唰”就下来了。快交卷了,回头一检查,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要求很严格,一页只能写 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你得按顺序来。可这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直接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是越幅。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算多大事啊,可在清代“越幅”不但会被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总之,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路上出尽状况,一直到了70出头才被推荐为贡生,也就相当于副举人,还得了个官衔“候选儒学训导”。这“儒学训导”差不多相当于中学副校长,问题是蒲松龄的职位前头还有“候选”两个字,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这基本上就是一安慰奖,没什么实际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