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两相对比(1 / 2)

加入书签

朱由校自回宫之后,整个京师就没有一天安稳过,锦衣卫、东厂、刑部这三个衙门机构,不是在抓人就是在抄家的路上。

京师的勋贵,除去英国公、武定侯、彰武伯、宣城伯、平江伯、惠安伯这几家之外。

尽皆被抄家灭族,这古往今来,就算是改朝换代时,都是未有之事。

更何况还是本朝的勋臣贵族,遭到皇帝的无情屠戮,可谓是旷古烁今。

朝堂上的官员以及北直隶的文官们,同样没有好日子过,也遭到了大范围的清算。

皇帝亲自拟旨道,凡是与叛逆贼子相交莫逆的,所谓师生之情的,不管是何人,也全部拿了下狱。

京畿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官员见刑部的官员和衙役,以及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就像见到阎王爷一样。

所幸朱由校一回来就让羽林军全面接管了京师,虽然很血腥也很乱,可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皇帝如此举动,自然是惹得满朝文武都极力反对,甚至于宋应星和程国祥这样的天子心腹近臣,都不顾一切的开始劝谏阻拦。

“谋逆弑君这叛贼,自然是各个该杀,臣也是支持于陛下的。”

“可那些未参与此事的无辜之人,陛下为何要对他们也赶尽杀绝?”

“纵使那些勋贵横行不法,侵占百姓田亩土地,肆意妄为,可他们的罪状,也不至于被灭九族,陛下惩治他们是没错。”

“可方式方法太过偏激,勋贵与官员都是国之根基柱石,陛下以谋逆的名义,一股脑的将他们全杀了,必会尽失天下人心。”

“再者说了,勋贵们都持有先帝的所赐之免死铁券,陛下如此行事,列祖列宗的颜面何在,朝廷的威望和信誉又何在?”

“翻阅史书,即使是乱成一锅粥的唐末,包括蒙元入主中原时,向来都是善待与士大夫与贵族豪绅。”

“陛下今日行此事,可能一时是痛快了,可会为我大明,埋下祸根,酿成大祸的啊。”

看着费劲苦心劝谏自己的两位尚书大臣,朱由校也是与他们好言沟通。

思想这玩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尤其是华夏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是非常传统的,大多是认死理,自命不凡,能变通的实在是少数。

比如在清末民初时期,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流入进来,遭到的抵制和打压才是真正的前所未有。

而始作俑者,就是他们,他们不愿意去改变,因为会损失他们的既得利益。

所以遭到这样的连番劝谏和质问,朱由校也没有生气懊恼。

能把他们说服说通最好,要是不行的话,他也不去强求。

他是皇帝,只要于国有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只要军队牢牢的握在手中,文官和地主豪绅们形成的政治集团,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担忧。

这些人充其量就是联合起来搞个所谓的民变起义,造反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打烂了更好,他占据着道德大义,可以更好的去收拾他们。

果然不出他所料,程国祥是个极为固执的老头,任朱由校百般与他解释,可他就是认为,皇帝太过残暴,应当收敛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