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惠帝一抔土 女儿心中情(1 / 1)

加入书签

水墨恒反复推敲这首诗,想着若果真是位和尚帝王,那这位帝王南来绝非一厢情愿,多半是流落至此,才会发出“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这样的感慨。

而且,他心里头定然有苦、有痛、有恨,非常怀念过去帝王的生活,对眼前凄凉的境况感到无奈,以致于触目兴叹:“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

会是哪位帝王呢?

水墨恒思绪飞驰,该诗从字体上看属于成熟的汉隶,而汉隶是西汉时才广泛使用的。

历史上流亡民间的皇帝并不多,广西又地处偏远,最大的可能便是本朝的明惠帝。

也就是后世称之为建文帝的朱允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朱允炆继位,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因为要锐意削藩,从而引发燕王朱棣不满,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城,火烧皇宫。

从此,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篡位成功,可为此事常坐卧不安,派郑和多次下西洋,明里耀武扬威,实则暗中寻访朱允炆的下落,只是终无所获。

后来,传说有人目击朱允炆在护卫的掩护下逃亡到东南一带,出家为僧,云游四方。

水墨恒捧着袈裟想,莫非真是明惠帝?

若是这样,平心而论,朱允炆当皇帝确实不如朱棣。朱棣开创永乐盛世,将明朝的辉煌推至顶峰。

只可惜后来几位皇帝并不怎么出色,到了朱载垕这里,更是呈现经济萧条、阁臣争斗、宦官专权、国库空虚的境地。

“大哥,痴痴地想什么呢?”莫白问。

水墨恒将袈裟往前一推,道:“啦,你不是想见皇帝吗?这里便是一位,死后还不是一抔黄土?与常人无异。”

……

终于爬到莫氏山的山顶了。

从坡芽村出来,一路砍砍伐伐,足足花了小半个月时间。

站在山峰之巅,四人眼前豁然一亮,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只见山下密密匝匝排布着数个营寨,彩旗飘扬,炊烟袅袅,似是一个人群聚居地。

水墨恒深深舒了口气,面露笑容,放眼远眺,终于出来了,不知道馨儿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莫白像个小孩,忍不住大声欢呼,哦,她原本还是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似乎很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

莫颜无喜亦无忧,心情似有些复杂。

自遇虎后,她一路上总心事重重的样子,说得确切些,心中的忧虑要远远多于欢喜。

走下这莫氏山,便意味着要与水墨恒说再见了,能像妹妹一样厚着脸皮要去看皇宫见皇帝吗?

莫颜不止一次问过自己,但答案是否定的。村里还有一个当爹又当妈将自己和妹妹一手拉大的亲人。

抛开此情。

这次出村亦遭到了村长和村民们的反对,因为坡芽村素不与外界往来,一旦伐山取道,势必留下隐患。

可为了水墨恒,她还是固执地做了这件村民不赞成的事儿。出发前已经想好了,送走水墨恒,自己回去给村长和村民赔礼道歉,然后与莫秋楠过日子。

对,凑合过日子,只能这样。

村长是莫秋楠的爹,为了他儿子,也会选择原谅,进山前就曾偷偷地告诉莫颜,出去时不要招摇,送走水墨恒后尽快回来,然后将伐开的道毁掉。

莫颜这些心里话,一向无忧无虑的莫白自然体会不到。而水墨恒将出村当作一种必然,也没想到莫颜私下付出了承诺。

承诺这个东西,虽然世人糟践得厉害,但还是相当可贵高高在上值得敬仰的。

莫秋楠当然知道莫颜与他爹之间的承诺,所以看见莫氏山这头下面有人家的时候,便幻想着与莫颜同床共枕的美景。

心情一下子舒畅了许多。

遂情不自禁地看了莫颜一眼,心想:“你终究还是我的。”

又看了水墨恒一眼,心想:“你小子快点滚下山吧,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就当这一切做了个梦。”

原来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

莫秋楠心里美,大方了一回,伸手与水墨恒握别:“水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山下有人家,相信你能很快找到属于你的地方。”

只是没想到。

未等水墨恒开口,莫颜抢先答道:“水大哥,出来不容易,我与妹妹下山陪你吃顿饭吧!”

不知为什么,莫颜一听到莫秋楠说这话,心里便不爽快,也不知是否因为洞穿了莫秋楠的小小心思。

总之,想着与莫秋楠一起生活便不情愿,甚至感到害怕,想着逃避。给村长,也是她的公公承诺,让她有些后悔。

莫秋楠着急:“可是……”

莫颜回答得很干脆:“没有可是,水大哥,我们走。”

水墨恒想着这一别,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再相见,吃一顿饭也合情合理,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不知道莫颜与莫秋楠他爹之间的什么鬼承诺,否则不会轻易点头。

水墨恒只知道,莫颜不喜欢莫秋楠是个事实,并且不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才造成,没出现莫颜也不喜欢。

莫白更是天真无忧,压根儿不明白这三个人复杂的心理活动,拍掌赞同道:“好啊,多少日子没有吃到一顿像样的饭,不知村外的饭菜好不好吃?”

尽管莫秋楠急着要与莫颜回村,不给老婆念想的机会。可到这个时候,莫秋楠也无话可说。

只得同意一道下山吃顿饭。

四人不约而同回首,朝来时的方向望了望。

虽然伐山爬出坡芽村,但来时的路依然被掩盖在茂密的崇林之中,站在山顶根本看不出留下任何痕迹。

山还是那座山。

山下的村庄更是没影儿。

若不进林,哪能发现会有一条砍伐过的小路?

……

上山难,下山容易。

上山走了小半个月,下山只用了两个时辰。

莫氏山的这头易行,短促不绵长,关键有人踏过的山路。

原来山上长满一种花生米大小的果实,颜色有青的也有黄的,上面满是小刺儿。

水墨恒突然想到李延制作的果脯,是不是就是用这玩意儿,辅以蜂蜜酿制而成的。

好奇摘了一颗黄果,用衣服磨掉上面的小刺,送进嘴里一嚼,果然酸酸甜甜的,应该就是。

看来莫氏山这头的路,李延手下的士兵不知践踏了多少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